本报记者
周峰
摄
■朱成林
童环宣
强力实施“三大一强”攻坚行动,着力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突出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把打赢蓝天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突破口和“牛鼻子”,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坚持“出重拳,用重典”,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始终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无废城市”试点建设蹄疾步稳,试点工作在全国作经验交流
。
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上下联动,积极作为,以“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保护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无废城市”试点成功申报。4月30日,铜陵从59个候选城市中成功突围,入选国家首批11个“无废城市”试点,是安徽首家、中部唯一,承载着为全国树标杆的重大使命,将为解决固体废物管理难点提供可推广复制的实践经验和示范模式。目前,试点建设相关工作已陆续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正在部署落实,冬瓜山矿井下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有色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建成试运行,上峰水泥协同处置固废项目开工建设,枞阳海螺水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加快前期工作。
二是全市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印发实施《铜陵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安排省级重点项目16类217项,已完成211项。紧盯长江铜陵段干流、主要支流及重点湖库,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突出工业、农业、生活、航运污染“四源齐控”,水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100%;地表水3个国控断面水质均值保持稳定达标,地表水质量稳居全省第3,仅次于黄山、池州。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完成全市192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信息采集,推动33座尾矿库建立“一库一档”,23座尾矿库完成应急预案编制,28座尾矿库完成污染防治方案编制。
三是环境问题整改成效显著。按照作战指挥模式,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保、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力度持续加大、攻坚合力持续增强。持续加大环保资金投入,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今年以来全市投入污染防治相关资金12.3亿元,争取到位上级长江经济带及生态修复资金3.1亿元,用于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问题的整改等重点项目。成功申报5个项目非标债,2019年发债额度13亿元,支持“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截至目前,中央、省、市各类督查检查交办问题16类878项,已完成整改718项,600件信访件全部办结,循环工业试验园顺利解限,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西湖污水处理扩建工程和义安五松片区、秀水河上游等区域截污纳管改造工程按期完工,每年估算减排化学需氧量1600吨、氨氮排放量250吨。富鑫钢铁、六国化工等企业大气提标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硫2000吨、氮氧化物5000吨,主要污染物大幅削减,带来环境质量同步改善。化“邻避”为“利邻”。长龙山矿坑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审批并建设投运,城北污水处理厂和狮子山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两个国家级园区污水处理厂顺利完成提标升级和管网改造并达标排放,园区和长江环境风险隐患逐步消除。
五是环境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结合省市环境执法大练兵,持续开展各类专项行动10余个,全市共查处52起环境违法案件,行政罚款346.736万元,涉行政拘留案件2起,拘留3人,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共受理各类来电、来信、来访1153件,办结率100%。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项目(一期)建成投运,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实现全覆盖,辐射环境监测迈入自动监测时代,技防能力显著提高。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详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污染底数逐渐摸清。组建“铜都绿色卫士”队伍,首批公开招募150名“铜都绿色卫士”,为铜陵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民众智慧和力量。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我们将继续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群众关切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问题整改歼灭战、环境治理攻坚战、空气质量翻身战。重点围绕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推进智慧环保项目,稳步推进环保系统改革和环评管理改革,扎实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9-12-27
00:00:00:0朱成林——今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10347290300久久为功咬定碧水青山不放松/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