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服务性行业。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吹响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号角。多年来,我市在交通先导发展战略引领下,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大交通格局,全面融入全国快捷交通网,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联系十分紧密,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今年7月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发出了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动员令,新形势下交通部门要乘势而上,实施高质量建设,与长三角等高对接,把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交通节点城市。
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交通发展窗口期
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当前我市正值新的交通发展窗口期,在与长三角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不够、衔接不畅、运输效率不高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铜陵市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突出互联互通,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好铁路、公路、港航、能源、信息等网络,实现陆上内畅外联、水上便捷高效、网上互联互通、能源互济共保。”“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有效提升我市区位优势”。从省、市要求看,铜陵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既有责任又有机遇;从推进高质量发展需求看,铜陵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既很现实又很紧迫;从广大群众渴求看,铜陵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既是关切又是梦想。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交通发展新的“窗口期”。
二、以先行担当的使命感明确交通发展目标
铭记初心,担当使命。交通部门要充分发挥“先行官”的使命担当,抢抓机遇,放大“区位+交通”优势,以关键任务、重点工程为抓手,强基础、补短板、扬优势,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将铜陵打造成为皖江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和长三角地区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同沪苏浙等区域中心城市之间时空距离持续拉近,公铁水空的通达效能有效提升,港口联动协作显著改善,交通力量助推城市腾飞,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提供高品质的交通运输供给。
三、以克难求进的精气神打好交通建设攻坚战
(一)加强规划引领,系统谋划绘蓝图。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按照技术标准先进、规模适度超前的定位,前瞻谋划、科学规划全市综合交通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强与国家、省重大战略的对接,谋深做实我市相关规划和项目支撑,争取更多更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有关规划。启动“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研究,加强高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港口、轨道交通等铜陵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规划建设,谋划义安区、枞阳县通用机场建设,以高水平规划引领交通高质量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控制规划,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项目为王,攻坚克难勇当先。全方位推进立体互联。统筹“一江两岸”协调发展,紧紧抓住交通建设“牛鼻子”,完善多层次网络布局。提升铁路在对外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和定位,加快推进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江北港铁路专用线等重点项目建设。谋划建好铜枞(宜)市域铁路、铜陵九华山机场市域铁路、钟鸣铁路物流中心、商合杭铜宣联络线等一批铁路建设项目。按照内部成网、联通周边的要求,建设内畅外联的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开发区过江通道、胥坝南夹江大桥、北沿江高速无为至安庆段、合肥枞阳高速公路、G50沪渝高速铜陵段扩容改造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等级。大力度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完成《铜陵港总体规划》和枞阳港区、江北港区等控规编制,建设便捷高效的水路交通网。推进江河联运的高等级内河航道建设和疏浚治理,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横港港区码头升级改造、长山港区和永丰港区码头建设及汀洲锚地迁建工作,加快启动江北港区老洲作业区一期、港诚国贸码头项目建设。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通交通强国“毛细血管”,促进交通建设与农村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交通建设。
(三)突出民生优先,持之以恒强服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布局,鼓励引导绿色公交出行,合理引导个体机动化出行,积极发展全域公交,建成省第一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全面提升公交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优化一体化客运服务品质。顺应5G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智能交通,主动融入长三角地区智慧交通网络体系。落实《长三角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合作框架协议》,推行长三角联网售票一网通、交通一卡通。完善到南京禄口机场、合肥新桥机场和九华山机场的专线换乘系统。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力发展共享交通,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服务系统,实现出行即服务。推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更好地满足群众旅游新需求。
(四)优化运输结构,更大力度筑枢纽。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水运优势,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夯实多式联运基础。积极参与长三角港口联盟建设,发展江海联运、铁水联运。整合优化全市港口资源布局,配合省港航集团发展需要,积极参加长三角港口联盟,发展集装箱运输,重点扶持运力在5万载重吨以上水运企业。建成运营“智慧港航”系统,进一步提升港航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公路货运“门到门”优势。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加速推进“一带二横三纵”综合物流大通道建设(“一带”即长江物流通道,“二横”由沪渝高速、北沿江高速〔规划〕、铜九铁路、芜铜铁路构成;“三纵”由德上高速〔规划〕、京台高速、庐铜铁路、铜南宣高速组成)。推进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大件运输、危险品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发展。推进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和零换乘,推动运输链与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增强铜陵作为长三角和皖江重要节点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
(作者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2019-10-30
00:00:00:0建设大交通
畅行长三角10306840300高质量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交通节点城市/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