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形势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铜陵日报
□王书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增加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等内容,旗帜鲜明地树立讲担当、重作为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强化鼓励担当、带动担当的正向引导,激励广大干部崇尚担当、勇敢作为。

一、以更高的站位审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新要求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回顾历史,任何时候的发展都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我市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我们党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更需要广大干部积极作为、主动担当。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严管就是厚爱,从严管理必然要求干部担当作为。严管、厚爱,二者相辅相成。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需要在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干部的厚爱和激励,切实做到从严管理干部推进一步,干部激励工作就跟进一步。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切实解决干部队伍突出问题的紧迫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政治生态持续改善、党风政风明显好转,违纪违规现象大大减少。但少数干部还存在精神懈怠、心理懈怠,庸政懒政怠政、改革勇气锐气弱化等突出问题,需要抓住影响干部干事创业、担当奉献的关键症结,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

二、以更广的视角研判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新形势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新任务,干部担当作为既有积极的表现,也有不可忽视的问题。

从积极层面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干部乱作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内政治生态日益好转,党内政治生活面貌一新。全市广大干部对加强党的建设有了更高的思想自觉,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在理论学习教育和纪律规矩守护上有了更强的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了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担当奉献的意识和力量,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陷阵在工作一线,默默奉献在本职岗位,全市上下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为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从问题层面看,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我市自身转型发展的压力,相比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要有新担当新作为的要求,少数干部还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本领少不能为。本领恐慌,能力短板,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面对新形势束手无策,面对新业务无所适从,面对新困难不知所措,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对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主动研究不够,措施办法不多,导致履职能力日渐低下,出现了即使想建树也没有能力担当的现象。

(二)缺激励不愿为。思想消极,精神懈怠,凡事能躲就躲、能避就避、能推就推。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往后退,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等政策、等指示、等批示、等经验,一味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不是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而是习惯把问题和矛盾上交。只想出成绩、不愿负责任,一旦出现问题,不愿面对问题,更不愿承担风险。

(三)怕担责不敢为。责任缺失,不敢担当,庸庸碌碌守摊子,平平安安占位子,浑浑噩噩混日子。近年来,各行各业刮起“问责风暴”,让一些干部“安全”意识越来越重,对重点工作任务,怕有风险,不敢创新突破,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大胆负责的勇气,不敢越“雷池”半步,缺少大刀阔斧、奋勇开拓的魄力,导致工作久拖不决,从小事酿成大事,从小矛盾拖成大矛盾。

(四)贪享受不想为。工作态度不端正,“宁愿少干事、不干事,保证不出事”,自认为升迁无望,工作谨小慎微,只做保险事,不探新路子,被动地完成规定动作。以自我为中心,工作上拈轻怕重,工作比别人多点就叫苦连天,待遇比别人差点就牢骚满腹。

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诸多问题,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从主观原因来看,干部本身既有对全面从严治党所产生的政治压力的不适应,也有思想陈旧、观念不新、境界不高的消极影响,包括学习不够、能力不足、本领不强造成的实践疲软。就客观原因而言,党组织既有对干部的教育引导不力、关怀指导不足所带来的心理挫败与情绪消沉,也有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体系不健全所带来的刚性保证缺失。

三、以更实的举措探索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新机制

一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解决能力不足不能为的问题。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分级分类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帮助干部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具体地说,就是做到两个“加强”:加强“理论课”培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使干部从灵魂深处、理想信念上筑牢“敢担当,敢作为”的思想基础;加强“专业课”培训,帮助干部强化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使干部的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符合新形势的要求。

二是建立鼓励激励机制,解决动力不足不愿为的问题。突出正向激励,对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大胆使用,尤其是对那些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面前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要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为干部敢担当、勇作为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建立干部实绩档案,对干部的担当作为情况全程纪实,为选拔使用干部提供重要参考,真正让上前线、上火线、上一线有担当作为的干部有平台、有空间、有盼头、有奔头。

三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解决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本着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的原则,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将容错与提醒,函询和诫勉相结合,发挥教育、惩戒和保护干部的作用,真正为创新者撑腰打气,为担当者保驾护航,即使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偏差失误也不作负面评价,并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真正让他们放下包袱,心无旁骛谋发展、甩开膀子干事业。

四是建立能上能下机制,解决压力不足不想为的问题。对工作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不仅要综合采取物质、精神以及晋升等激励手段,激发干部继续向上的精气神,而且要大张旗鼓地奖励、宣传,以鲜明的用人导向弘扬干部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同时,也需要加大考核督察以及问责力度,对不作为、慢作为等慵懒散干部,根据问题严重程度采取预警谈话、召回培训、岗位调整直至撤职开除等组织处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让“有为”者“有位”,“不为”者“失位”,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着力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制度环境和政治生态。

(作者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10-14

00:00:00:010296460300新形势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