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藕山的文化密码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铜陵日报
□吴笛

枞阳藕山的公式字,让许多人目不识“公式”,而公式山的文化底蕴更是让人深不可测。千百年来,令人悲催的是,公式山竟名不见经传,不仅外人,甚至铜陵人都不知道公式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公式山,在2019年10月,公式山脚下的阮鹗墓石刻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一下成了铜陵人网上的热搜,在特别要求文化自信、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的今天,亟需专家学者,普罗大众走近公式山,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猜想破译公式山神奇的文化密码。相传公式山公式字有四种说法。

一是象形说。汉唐时期,今天地处枞阳江畔的公式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公式山如岛如船,近看像一禾大藕,中间藕节凹下去了,远观山貌,又像“了”字横卧之状。枞阳自古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有好事者便“望象生字”,变形造字,把了字由横向扶正,加个“匡”山部首,拼贴出一个十分美术的“公式”字来。取“公式”字藕音,于是公式山横空出世。

二是姓氏说。遍查山名,叫公式山的偌大的中国。一为江苏宜兴,一为安徽枞阳。《康熙字典》注释公式字,音殴,山名。晋名士周处在他的《风土记》中说“汉封蒋澄(蒋介石先祖)为公式亭候。当是涵字之音。”公式为涵字的省略写法。可“涵”姓未收入《百家姓》中,“公式”姓《百家姓》中也没有,同音的藕姓《百家姓》中同样没见着。那为什么说“公式”为姓氏呢?安庆、铜陵有藕姓族人近千,桐城,枞阳就占90%以上。藕姓族人一直流传自己的先祖当年为躲避朝廷追杀,藏匿藕塘,侥幸活命,出于报恩,便易姓为藕,而聚居枞阳公式山一带的藕姓族人说,藏匿的地方是白荡湖边名叫莲花峰的山洞里,才躲过了一场浩劫。既为报恩,更为隐姓埋名,免遭杀身之祸,易姓为公式。公式是特地生造的字,意思是人躲在莲花峰山洞里,如同藕藏在淤泥里,终脱离了凶险,这生造的“公式”字,怎不唤作藕音呢?

三是嘻哈说。相传公式山阮家的祖辈,中国嘻哈派的鼻祖,“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咸一行,游历皖山枞阳江畔云梦大泽,见四面环水的公式山,形状特别,一节老藕样,横卧水中,中间的藕节,低洼如同涵洞。便有人脱口命名这座无名之山为涵山。嗜酒如命的阮籍嫌涵音不响亮,且四面八方皆有水围,差点灭顶,有灾难不详之兆,便要除掉涵字的七点水,戏曰“什么涵山,不如叫个了山”,了山毕竟不雅,完全是酒后醉言,但别人再次请问大文豪阮籍这山叫啥山时,他一串酒嗝打出了一串ouou声,于是人们就唤公式山为藕音了。

四是纪念说。唐朝以前,公式山原被称为莲花峰、断腰山。莲花峰山形独特,突兀云梦大泽。山上密布洞穴,因此山是石灰石构成,喀斯特地貌,适宜水盗、江匪、歹徒聚集。唐末,以郭立武为首的江匪就在此十分猖獗,残害百姓,搅得八方不宁。懿宗皇帝派京都长安人阮况、阮枞江(据考,阮家祖上有两个阮况,此阮况乃枞阳公式山阮家开山祖宗),率领重兵前来剿灭。强龙难压地头蛇,江匪占据险要地势和奇洞怪穴,与阮枞江缠斗多日,阮后来想到了火攻之计,将不大的莲花峰堆满了松枝干柴,凶猛的大火与升腾的烟雾硬是生生灭掉了山上和洞穴里的江匪。朝廷以阮枞江剿匪有功,封他为镇江南大将军,并旨阮将军就地休憩定居。阮枞江也觉得此地山环水绕,风水宝地,适宜居住。而周围百姓得到了平安,对阮枞江十分感恩。为颂扬阮枞江的功德,认为山中江匪已了,相由心生,灵感一闪,有人便改莲花峰为公式山。而公式字读音是因为莲花因藕而生,做人不能忘本,于是公式便读藕音了。

公式山之名是因纪念阮枞江剿匪有功,而被百姓命名,公式山明、清时之出名,更赖居住山脚下的阮氏名门望族的鼎力支撑。如果说枞阳县的方家为中国文化第二大家族(当世著名学者钱理群语),那么枞阳公式山的阮家也文采斐然,不落其后,且文武兼备,盛名久远。据枞阳阮氏《大宗派竹林堂谱》记载,岳飞曾题辞盛赞的汉南阳太守阮况为一世祖,唐阮枞江、阮况为三十四祖(据考证,这两人都叫阮况),但他却是公式山阮氏的开山鼻祖。传至今日,公式山阮氏已有六十二世了。期间英才辈出,有最为人称道的是抗倭名士,曾为浙闽巡抚的阮鹗。最有争议的则是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戏剧家、诗人阮大成。

阮鹗,书生入仕,投笔从戎,一生致力于平倭灭寇,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他曾与总兵胡宗宪挽手并肩,精诚团结,率领戚继光英勇战斗,功勋卓著,后被政敌弹劾,革职还家,聚徒讲学著书,终老公式山。直到两子阮自仑、阮自华进士及第后,屡屡上书,泣血讼冤,明万历年间才得以平反昭雪。阮鹗的功绩与冤屈正史和民间虽有出入,但不争的事实是阮鹗能文能武,爱乡爱国,是个干才。阮鹗的成败深深打上了公式山阮氏文化的烙印,其一生的光明与阴影值得后人深深发掘与科学论证。

2019-11-28

00:00:00:010327220300藕山的文化密码/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