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成长”——铜陵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我们的好家风》进课堂
2020年安徽省全民健身日活动铜陵分会场
铜都德育大联盟“一线一田”成长巡礼
2019年安徽省青少年足球联赛
阳光分班现场会
召开“双减”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推进会
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市教体局、市住建局联合督查校园房屋安全
杨村中学
全市庆祝第37个教师节大会
2021年全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安全教育进校园
市二十二中开展主题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6周年
全市教体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发展为导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体育工作方面,不断完善设施建设、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
聚焦党建引领
教体事业行稳致远
近年来,我市教体系统坚持红色领航、立德树人理念,全面凸显党建统领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该局党委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落准落细。将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和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统筹协调、一体推进。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组织、人员、工作、责任“四到位”,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突出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坚持示范带动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成立10个巡回督查指导组,对全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情况开展督查指导。
该局坚持将青少年学生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体,多渠道用好用活“大思政课”育人功能,让党史教育在全市450余所学校遍地开花,让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在近18万青少年学生心中扎根发芽。深耕课堂主阵地,将党史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举办“百名思政教师百堂党史课”等活动,以同课异构、城乡教学交流等形式,探索党史学习教育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打造立体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党史教育第一课堂主阵地。用好红色资源,通过“沉浸式”教育实践活动,原汁原味讲好红色故事。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搭建“党史微课堂”,多形式、多层面讲好红色故事。邀请“五老”以亲身经历的革命战争,讲述党的光辉历史,让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感染青少年学生,为学习教育注入“银发力量”。同时,灵活运用“青少年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活”起来。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利用我市及周边丰富的红色资源,依托国家级研学基地优势,打造“行走的党史教育课堂”。
此外,该局做好“党史+”多点融合文章,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戏曲进校园”“传育立行”等活动,将红色教育和优良家风融入一体,深入开展“四史教育”、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入脑入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办好实事,推进学习教育走实走深。聚焦“上好学”,发挥“名校”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助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加快一批新学校建设,切实消除“大班额”“大校额”现象。同时,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和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为抓手,努力增加学前教育学位供给,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聚焦质量提升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我市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兼顾教育普及和质量提升,大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特殊教育等,着力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确保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去年投资2400万元,全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所。及时调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收费标准,落实和提高财政补贴标准,有效缓解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园经费不足的问题。根据省教育厅统一部署,持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及无证园专项治理。大力推广郊区罗家村幼儿园户外游戏自主活动,10所幼儿园通过市级一类幼儿园评估认定,
7所公办幼儿园实现秋季开园,新增学位1600多个。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56人以上大班额全部“清零”。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上海四季教育集团紧密合作,办好“四季创新实验班”,十五中西湖校区、师范附小西湖校区、人民幼儿园西湖园区于去年正式招生,着力打造西湖新区教育高地。稳步推进北师大铜陵实验学校建设,并于今年秋季顺利招生。同时,大力创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并积极指导铜官区、义安区、郊区等率先在全市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区)。
实施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高中学校根据实际,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之路。积极申报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实施示范区和示范校。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推行走班制、学分制等个性化学习管理模式。加快融入长三角,已与上海浦东、松江区建立教育友好合作机制,市一中与上海松江二中、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市三中与上海川沙中学,铜陵中学与上海松江一中分别结成友好学校。
加速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建立职业教育和园区联席会议制度,开启信息“直通车”,采取订单式培养、专场招聘会等模式,着力解决园区企业用工难问题。深化与长三角电子信息职业教育联盟、国际商务职教联盟等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推进集团办学水平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抢跑布置安徽省职业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申报工作,成立了铜陵市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加快推进大国工匠基地建设,在2020年底建成了首批机电一体化等3个试点专业基地,全力支持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市中职中心在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佳绩,积分榜和总奖牌榜双项第一。
支持特殊教育,为折翼天使撑起一片天。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不让一个特殊孩子掉队,基本达到了入学率100%,实现了全员覆盖入学、全部免费上学。同时,我市特殊教育尊重每一位残障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教育需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积极倡导康教结合,开展个别化教学,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补偿缺陷,促进发展,努力为孩子们更早、更好地融入社会夯实基础。不少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被南京聋校、合肥特教中心等学校录取,在国际和全国特奥会、省市残运、特奥会上,多次披金挂银。
聚焦立德树人
办学方向牢牢坚持
我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强化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微信、一封信、动漫小视频等方式,积极宣传疫情发生以来的感人事迹,在社会重大事件中播撒教育火种,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及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和厉行节俭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市中小学校(园)开展“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抓牢心理健康教育。我市依托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和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发布《心理健康防护指南》,发动各年级教师利用手机录制“老师有话说”短视频100余节,让学生隔空在家就能聆听老师的教育。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返校复课期间学生减负和校园安全工作的意见》,加强教育引导,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子女、随迁子女、学习困难学生和中高考考生等特殊群体。
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以及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和爱国卫生健康教育等,进一步做好“‘传育立行’进校园”和“戏曲进校园”工作,建设美丽和谐校园,全面提升广大学生素质水平。
强化团队力量。全市教体系统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组织开展铜陵市第二届“新时代好少年”等各类评选表彰。去年11月底,召开了共青团铜陵市教育和体育局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全省率先出台《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要求,编创垃圾分类宣传歌曲《绿色铜都你我他》、微电影《垃圾分类督导员匡小明》,深入践行垃圾分类行动。
聚焦全民健身
争创体育强市
我市积极探索群众健身新路径,不断优化整合体育资源,推进赛事活动形式多元化,提升赛事品牌力和体育特色,增强体育文化传播力,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激发体育新动能。
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去年以来,市教体局制定下发了《铜陵市加快推进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快推进乡镇“三个一”建设。新建或改建28块社会足球场地,超目标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4块建设任务。积极推进西湖体育生态公园增设户外体育设施工作,户外篮球场、棋牌健身驿站、体能健身区等区域已建设完成。目前全市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共3851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1平方米;健身路径983条;笼式足球场(多功能运动球场)47块。。
完善百姓家门口健身设施。结合旧城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利用城市闲置空地等金角银边、小区的广场和边角料,因地制宜建设城市“袖珍”体育公园、社区全民健身苑等体育设施。2020年利用市区原铁路专用线架空改造建成了铜陵市北斗城市体育公园。全市新增晨晚练点21个,社区体育俱乐部4个,新增全民健身苑41个,改扩建体育场地7个。2021年全市将新增不少于77个全民健身设施。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结合重要节庆纪念日,先后组织开展2020年全民健身大拜年、2020年全民健身日暨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铜陵市“四球一舞”业余联赛、铜陵市第一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等。截至目前,全市举办全民健身体育赛事和活动357场,累计参加活动人数3万余人。其中,市级百人以上活动19场,参与人数近万人。积极参加了安徽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共获得团体奖26个,单项奖42个,累计获奖达241人次。铜陵市代表团获优秀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发挥体教融合优势,推动体育训练多元化,举办了2020年铜陵市中小学生羽毛球、乒乓球、校园足球联赛和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参与学生近2万名。组队参加安徽省年度锦标赛,共获金牌30枚,银牌19枚,铜牌20枚;参加安徽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获男子甲组第二名。
优化整合资源创新教体融合举措。今年,我市将义安区第二中学划转给市教体局管理,更名为市第十八中学,并成立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是教育和体育融合发展创新举措。该局将结合全市优化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借着教体融合的“东风”,将体育有限资金向青少年倾斜,着力为我市竞技体育培养人才,为铜陵青少年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聚焦综合保障
教体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教体治理能力的提升,顺势而为,出台了一揽子举措,成效显著。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铜陵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参加
“2020年长三角中小学优秀后备干部跨省市挂职”项目,定期选派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到长三角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开展铜陵市第六届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工作,评选出市级“学科带头人”129名、市级“骨干教师”357名。对2020年304名新任教师进行入职培训。选派11人参加2020年万人计划援疆教育人才工作。出台《铜陵市教育和体育局跟班培养管理办法(暂行)》,进一步加强中青年优秀干部培养,调配、任免干部近35人次。
强化校园安全保障。充分运用安全教育平台、主题班会、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加强对学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品卫生等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持续强化对全市校园传染病防控与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全力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强化资金项目保障。2020年,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教科书,惠及学生108975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补助学生7465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总投入1742万元,项目完工面积5.633万平方米。实施薄弱学校提升工程,总投入1790.04万元,改造一县三区24所学校25个项目,改造总面积54970平方米。完成2021年度33所乡村中小学和19个教学点智慧学校建设任务。
聚焦“双减”工作
服务孩子健康成长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日前,我市组织召开全市“双减”教育督导工作部署会和校外培训广告管控工作会议,部署推进“双减”“五项管理”工作。要求将“双减”“五项管理”作为当下教育督导的“头号工程”,建立健全“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将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确保相关政策规定落地见效;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广告管控措施,校外培训机构要有效实行培训预收费风险管控;细化任务、压实责任、抓好落实、协同合作,把工作做细做实,稳妥高效落实推进“双减”工作。
市教体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印发了《铜陵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就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具体要求。《方案》明确了课后服务属地管理、公益普惠、自愿参与和安全有序四个工作原则。明确县(区)政府是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主体,负责统筹做好本区域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由学生、家长自愿报名参加,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或拒绝有需求的学生参加。政府、学校、家长共同合理分担课后服务运行成本,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课后服务。
市教体局还致广大家长一封信,明确该局将从校内提质增效、校外规范管理两方面着手,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并呼吁广大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成才观,不盲目跟风,拒绝家庭教育“内卷”。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在校时间认真学习,理性选择校外培训内容,引导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时间、睡眠时间,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健康的童年。
杨竹青
徐小波
文/图
2021-09-13
00:00:00:0杨竹青——我市教体事业蓬勃发展10604880300步步铿锵
篇篇辉煌/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