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端并孕育于铜陵大地的“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是红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铜陵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铜都儿女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高质量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铜陵的精神力量。
1949年4月20日晚,震撼中外的渡江战役打响,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于4月21日上午8时占领铜陵县城。这是渡江战役发起后,长江南岸解放的第一座县城,铜陵由此成为“江南解放第一城”。伴随着“江南解放第一城”的诞生,“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也应运而生、喷薄而出。
一、“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丰富内涵
“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内涵丰富,其基本要旨是: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同舟共济,英勇善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奋力争先。
(一)信念坚定、听党指挥。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针对国民党幻想依凭长江天险、图谋“隔江而治”,玩弄“和谈”伎俩、企图卷土重来的阴谋,毛泽东主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夺取中国革命全面彻底胜利的坚定信念。中共中央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决定发起渡江战役,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中央军委及渡江战役总前委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命令,决定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其中中突击集团较东、西两突击集团提前一天发起攻击。这样,地处中突击集团进攻目标的铜陵成为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突破口,这也为铜陵成为“江南解放第一城”创造了客观条件。
(二)依靠人民、同舟共济。大军渡江期间,铜陵人民给予人民解放军全力支援。广大群众夜以继日修路架桥、筹运物资、抢救伤员、参军参战,为迎接全国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地处江北的枞阳县人民筹集粮食600多万斤,抢修公路约180里,修建桥梁50余座,有25位船工、水手在渡江作战中英勇牺牲。地处江南的铜陵县人民供给过境的解放军粮食25万斤、马料2.53万斤、柴草8.6万斤,支援前线木柴200万斤,修补公路计150多里,恢复和架设本县与邻县接壤的电话线路计170多里,修建桥梁5座。
(三)英勇善战、不畏艰险。1949年4月20日21时15分,三野七兵团24军70师第一梯队209团、210团4个营,以船为单位在无为刘家渡的登垅地与仙姑庙地段横渡长江,向南岸铜陵胥坝文兴洲的新江口、沙凸拐、洼沟方向奋进。71师第一梯队211团、213团4个营,分别在太阳洲东南侧的小李凸、仙姑庙之间及太阳洲南部的大套、周家口间起渡,向铜陵的姚墩、王家拐两点急进。21时35分前后,两个师的先头部队突破长江天堑,相继在文兴洲、套口、东风泡、新江口等地强行登陆。
(四)冲锋在前、奋力争先。24军70师210团9连3班的船只率先在铜陵文兴洲登陆成功,获得24军“渡江第一船”光荣称号。该团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凭着“英勇顽强、机智果敢、特别忠诚、全面过硬”的精神,作战勇猛顽强、每战必胜、打出了虎威,被江南人民誉为“老虎团”。该团作为第一批渡江部队,拿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第一个突破了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胜利登上长江南岸,随后解放了江南重镇——铜陵,铜陵因此成为江南解放第一城。
二、大力锻造和弘扬“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
“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具有历史印证价值、教育教化价值、正向激励价值、红色标识价值。新的历史时期,锻造和弘扬“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要高扬红色精神旗帜,唱响助力铜陵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时代交响乐。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重要作用。一段历史,一座丰碑;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所承载的辉煌革命实践虽然已成过往,但“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和无与伦比的时代价值,是铜陵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处,铭记、感悟和传承“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对于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聚力“四创两高”,奋力开启新阶段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新征程具有重要作用。
(二)挖掘提炼,准确把握“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科学内涵。“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孕育于铜陵这块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诞生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锻造在新的历史时期,其内涵丰富而厚重。在挖掘提炼“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过程中,始终要牢牢把握“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四性”。一是要牢牢把握“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政治性,真正体现其中蕴含的“信念坚定、听党指挥”的忠诚精神;二是要牢牢把握“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人民性,真正体现其中蕴含的“依靠人民、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三是要牢牢把握“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革命性,真正体现其中蕴含的“英勇善战、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四是要牢牢把握“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时代性,真正体现其中蕴含的“冲锋在前、奋力争先”的进取精神。
(三)积极推介,切实加大“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宣传力度。通过多形式、立体式的宣传推介,不断扩大“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知名度、影响力。一是媒体推介,形成“铺天盖地”宣传之势。充分调动全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发挥网络、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的优势,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力促以“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为内核的红色城市名片“名遍内外”。二是节点推介,形成“顶天立地”宣传之势。以每年的“4·21”渡江战役胜利暨铜陵解放纪念日、“7·1”全市领导干部党史教育日等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为平台,重点围绕宣传“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开展诸如参观党史场馆、举办党史知识讲座、播放党史专题片等形式多样的党史纪念、宣传、教育活动。三是标识推介,形成“改天换地”宣传之势。探索制作红色精神文化户外形象广告,在市区繁华地段和进入市区的各个主要路口等地,悬挂标有“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表述语的宣传标语和图片,使“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渗透和融入古铜都的蓝天和大地。
(四)融入学教,充分彰显“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强大力量。以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锻造和弘扬“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融入其中,使蕴含其中的精神力量得到充分彰显。一是在锻造和弘扬“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是“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核心。学习党史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深刻把握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在锻造和弘扬“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中坚守为民情怀。“依靠人民、同舟共济”是“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根本。学习党史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把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人民立场,矢志为民服务,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在锻造和弘扬“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中坚持知行合一。“英勇善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奋力争先”是“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的品格。学习党史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夺取新阶段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新胜利。
(作者单位:中共铜陵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2021-09-22
00:00:00:010607520300大力锻造和弘扬“江南解放第一城”精神/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