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如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网络科技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渐为日新月异的电子科技进步所改变。在信息获取方式上,人们也一改过往只能固定地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渠道获取,更多地通过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获取各类信息。社会信息传播逐渐由融媒体取代传统媒体,新的传播方式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更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拥抱和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到来。
一、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改变旧有认识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相对来说比较机械,只能通过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或观看电视,在固定的时间通过特定的传媒平台获取新闻资讯,从某种意义上说,受众是被动接受信息,选择的余地很小。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4G、5G技术的发展,如今已是“万物互联”,个人手持移动端越来越普及,受众获取资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传统媒体不再一家独大。在融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媒介融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传播途径已经成为当今新闻行业的普遍应用方式。技术的变革,强烈推动着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向融媒体工作者角色转变。
二、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提升适应新媒体技术能力
传统媒体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行为习惯以及既有的新闻产品产出模式,从业人员更注重记者、编辑个人文字能力。融媒体时代,由于传播平台的变化,传播技术变得复杂多样,新的新闻生产模式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要不断加强技术武装,要让自己具备新时代融媒体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如图片处理能力、视频拍摄技术及后期剪辑、AI技术的掌握等。这些新传播技术的出现,要求新闻从业人员不断学习,跟上技术的发展。新闻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各类途径,学习新的电子信息技术,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技术储备。比如文字记者、编辑,可以加强短视频拍摄技术、视频剪辑技术等的学习。
随着各类图片、图像处理软件的开发迭代,乃至新闻AI的出现,融媒体颠覆了过往新闻产品产出的模式,媒体新闻制作过程更加强调团队的运作。一个新闻选题从策划到最终呈现于读者,需要记者、编辑乃至后期各类融媒体产品制作人员通力合作。第一时间将新闻线索转化成文字、图片、视频、H5等新闻融媒体产品,抢占第一个10万+。融媒体的发展,要求前方的新闻采写、拍摄的记者与后方的编辑和融媒体产品制作人员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前后方信息沟通、技术沟通、创意沟通要畅通、适配。融媒体时代,新闻从业人员应告别单打独斗,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团队队员,与同事们一道,创作更多接地气的优秀新闻作品。
融媒体的即时性要求传统新闻从业人员要放下“无冕之王”的身段,告别“等、靠、要”思想,按照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社会实践当作最好的课堂,把人民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三、媒体用人单位应该更多地关注员工的发展
新闻媒体要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努力锻造一批符合媒体自身发展需求的从业人员。全国性媒体和地方性媒体新闻业务各有侧重,对人才的要求也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新闻人才。新闻媒体对从业人员要求的门槛看似较低,而在实际工作中,又需要记者、编辑对采访主题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抓出吸引读者的新闻亮点。同时,也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对自己采访线、采访对象,尤其是对社会大众的心理、受众关切的热点进行追踪,才能采访到有热度的新闻。从一名新闻“菜鸟”到行业内“半个专家”,需要沉淀和积累,也与新闻媒体对员工的支持分不开。
四、新闻从业人员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严守法律法规和党的新闻工作纪律,是新闻从业人员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的职业道德。无论融媒体如何发展,新闻从业人员都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党的新闻工作纪律。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四个自信”,继承优良传统,勇于担当作为,用生动的笔触、精彩的画面,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见证新时代,记录新时代。
(作者单位:铜陵日报社)
2021-07-20
00:00:00:010585010300浅谈新闻从业人员如何适应融媒体时代/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