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宜
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多媒体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小学语文教育也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其中,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创新运用,为学生营造更为浓郁的古诗学习氛围,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效率。
一、借多媒体创设古诗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于感性,无法准确理解教师的技巧经验。为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一个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古诗情境,能够从整体上展现古诗词的风格,对古诗情境的真切感受更有助于理解古诗词。多媒体下的古诗情境,能够让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并有效创设和还原古诗词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实现情感和认识的有效结合,对事物及现象形成更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古诗形成的印象及感悟更加深刻,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将更加生动灵活。如此情境下,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也将产生更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对古诗词进行学习和理解。
如《雪梅》这首古诗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下雪天的梅花制作相应的课件,以PPT形式创设相应的情境:“白雪皑皑之中,一株梅花傲立雪中,枝头那点点梅花迎着寒风飘扬,仿若在向那白雪示威。”如此的景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梅花和雪有着更为深入的感触。再次,向学生展示课件并提出,“雪、梅花都是报春的使者,但是诗人卢钺所描写的雪和梅却起了争执,它们都认为自己才是对春色的点缀,且毫不相让。那么大家想知道卢钺在诗中是怎么对梅和雪进行评价的呢?”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会对雪梅产生一定的兴趣,积极主动进行阅读,从中加深对《雪梅》这首古诗的认识和理解。
二、借多媒体优化古诗朗读,体会理解情感
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古诗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意境以及情感地深入理解,从意境上再次展现古诗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带有情感地对古诗进行朗读,可让学生对古诗的节奏有所把握,提高背诵古诗效率。在对古诗内容理解下,注重指导朗读,强调背诵以及积累。指导朗读,即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掌握相应的方法以及技巧。这一过程中应对古诗的感情基调、速度进行确定,并对节奏、重音、停顿以及语调等有所掌握。朗读古诗时的情感能够更好地体现诗句的含义以及情感。重音处理时应结合古诗的表达重点,从而对需要强调的内容进行重读。
如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登鹳雀楼”题目在朗读时应注重停顿,在“登”字之后应有所停顿,“鹳雀楼”作为地名则应该连读,而“白日”“黄河”等在阅读后进行适当的停顿,“依”“入”则为前两句中需要强调重读的字词。为此,教师可在PPT中进行相应的展示“登鹳雀楼”“白日
依山尽”,在相应需要停顿的字之后做空格,让学生明白空格前后的字句之间存在一定的停顿。同时,在具体朗读中应讲究一定的韵味,以抑扬顿挫的朗读感受使朗读具有更强的韵律美以及节奏感,让学生对古诗词具有更深的理解。
三、借多媒体灵活运用资源,深悟诗词魅力
多媒体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展现方式,是凭借互联网而存在的。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凭借多媒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具体学习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这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及路径。如今网络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教学视频,它们对教学资源有着丰富的储备。就小学生而言,在了解古诗词时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此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对这些资源进行灵活运用,让学生能够主动对与古诗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既让学生对古诗有着更为丰富的认识,也促进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如在《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在网络上查阅关于诗人张继的相关背景资料,对张继的人生经历以及情感历程等进行了解,从而把握《枫桥夜泊》诗中作者所表达的心境。当学生对查阅的资料分享之后,教师可进一步要求学生对张继其他诗句进行搜集,如“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开山鸟鸣”等,或对与此篇诗词主题相似的诗句进行搜集,以此对这首诗歌的风格进行具体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对此篇诗词的作者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教师也可在多媒体下运用微课或者翻转课堂,在电子平台展示课堂教学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复的学习。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学生能够在直观的图片、视频下对古诗词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地体会其中所蕴藏的情感,不断对古诗词的魅力进行探究。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多媒体的借用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古诗情境,不断优化朗读,并通过对资源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强情感理解,深悟诗词魅力,以此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市露采小学)
2021-07-16
00:00:00:0——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创新应用10583630300当古诗词遇见多媒体/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