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铜陵日报
罗南辉:喋血长征的青年将军

新华社成都电(记者吴文诩)在甘肃省会宁县中川乡的大墩梁一座普通的山岗上,长眠着800余名红军指战员,年仅28岁的副军长罗南辉是那场阻击战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如今,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正默默诉说着82年前那段悲壮赞歌。

罗南辉,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曾在水烟铺做工。1926年进入川军江防军第7混成旅当兵。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所在部队从事兵运工作。他团结教育下层士兵,组织成立“士兵联合会”,同反动军官作斗争。1929年6月参加第7混成旅旅长邝继勋等领导的遂宁县射洪嘴起义,任起义军营长。后被党组织派往川军江防军第2混成旅继续做兵运工作。1930年10月参与领导该旅一部在汉州(今广汉)举行武装起义,任警卫大队长。

1930年底,罗南辉赴四川万县任中共川东特委军委书记,不久因叛徒告密被捕。他在狱中立场坚定,机智巧妙地同敌人进行斗争,始终未暴露身份。出狱后,任中共四川省委除奸小组组长,领导该小组处决了一批叛徒、特务,保卫了党组织的安全。

1932年罗南辉任中共南充中心县委军委书记,同年11月参与发动和领导南部县升(钟寺)保(城)农民起义。后奉派到川军第29军做兵运工作,1933年春率该军1个连起义,参加红四方面军。同年10月任新成立的红33军副军长,率部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他担任前线指挥,率部连续打退敌人二十余次轮番进攻,歼敌四个团,俘敌近两千,取得红33军成立后的首战胜利。后指挥所部清剿川陕边反动武装“神兵”的作战,取得五战五捷、歼敌5000余人的重大胜利,有力保卫了后方的安全。

1935年罗南辉参加长征,曾率部担负筹粮任务。在人烟稀少的藏民地区,他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群众工作,走村串户,收集、购买粮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部队的需要。同年11月,红33军与红5军团合编为红5军,他任副军长。后在甘肃通渭指挥作战中负伤。1936年10月,为掩护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罗南辉奉命率红5军担任后卫,他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在甘肃会宁华家岭一带阻击敌人。10月23日在会宁县中川乡大墩梁遭敌机轰炸,罗南辉壮烈牺牲,年仅28岁。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闻讯后悲痛不已,他流着眼泪说:“南辉同志是红军中的一位优秀指挥员,他的牺牲是我军的一大损失。”

为了铭记先烈的英雄业绩,1986年10月,会宁县人民政府在大墩梁烈士陵团修建了大墩梁红军烈士纪念碑。1996年10月,会宁县人民政府对大墩梁烈士陵园又进行了全面维修、扩建,并在罗南辉墓前新立墓碑一座,以表达对这位红军优秀指挥员的深切怀念。

郭滴人:点点滴滴为人民

据新华社福州电(记者陈弘毅)在革命老区福建龙岩市郊的龙门镇,一处雅致的小院坐落河畔。这是闽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郭滴人同志的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大门,两株翠柏挺立左右,一块记载郭滴人生平事迹的青色大理石碑出现在正前方。在29岁的短暂一生里,他用生命在中国的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郭滴人的儿子郭壮友老人已经步履蹒跚。在他的记忆里,“父亲”一词最初只是自己尚在襁褓之时,为了革命事业毅然转身远去的一个模糊背影。

“我的养父张清海是父亲的老战友。在我很小的时候,养父就告诉我,在我不满周岁时,父亲便将我托付给了他,自己跟着大部队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郭壮友说。

长大后,郭壮友在养父等人的帮助下,先后拜访了邓子恢、张鼎丞等革命老前辈,听他们讲述父亲当年在闽西开创苏区的故事。“父亲”这个形象逐渐在他的脑海中丰满伟岸起来,父亲的事迹也成了他教育子孙的最好“教材”。

郭滴人,原名郭尚滨,1907年出生于福建龙岩一个贫农家庭。童年的郭滴人发奋学习,后因家境贫寒不能继续上学,便到漳州当学徒,1923年得到叔父的资助到厦门集美学校读书,开始接触进步思想。自小的艰辛生活,让郭滴人深深感到“中国农民要摆脱贫困,只有参加革命才有出路”。

1926年,郭滴人参加了毛泽东创办的广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是他思想的重要转变期,他系统地学习了许多马列主义著述,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郭滴人”,立志“点点滴滴为人民”。

同年9月,郭滴人回到龙岩,秘密建立中共基层组织,先后任中共龙岩县党总支组织委员、中共龙岩县委组织部长。他经常头戴斗笠,脚穿草鞋,栉风沐雨,跋山涉水,深入乡村进行访贫问苦、社会调查。他还仿照广州农讲所的做法,在城内开办了岩平宁政府监察署干部训练班,在闽西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干部。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闽西也笼罩在白色恐怖中。作为中共龙岩县党组织主要领导人的郭滴人,立即组织党员和革命骨干迅速转入农村,进入艰苦卓绝的斗争阶段。1928年3月,在郭滴人与邓子恢等的领导下,在龙岩后田村举行农民武装起义,被称为“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起义后,组建了闽西第一支游击队,极大地鼓舞了革命斗争的士气。1929年,郭滴人领导龙岩全县农民武装暴动,率领游击队配合入闽作战的红四军三打龙岩城,全歼守城国民党军,为闽西苏区乃至中央苏区的开创立下汗马功劳。

1930年后,郭滴人历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常委兼文化部长、闽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闽粤赣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治保卫局福建分局局长、福建军区独立第8师政治委员等职,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对党和革命事业忠心耿耿。

1934年,郭滴人参加长征,在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做宣传鼓动工作。由于长期奔波劳累,他的体质越来越差,加上长征途中肺病复发,又患痢疾,经常咳血不止。1936年11月18日,因积劳成疾,郭滴人病故于陕北保安县,终年29岁,实践了他生前“点点滴滴为人民”的誓言。

2019-02-13

00:00:00:010129880300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