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2年02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张赠

一、现行社区的发展现状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构成社区要具备五个要素: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连心工程”建设为主线,认真开展特色社区创建、争创“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户挂牌、共驻共建、“双关爱”等活动,“十一五”期间,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设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服务方式不断改善,服务制度初步形成,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越来越强。

二、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

但总体而言,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山区小城市的社区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组织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结构不优。二是部分社区管辖区域交叉严重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三是社区服务设施总量供给不足,社区服务项目较少,水平不高,供给方式单一。四是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严重不足,保障能力不强。五是共驻共建严重滞后,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六是社区管辖范围不均衡和社区间人居分离问题突出。

“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美好乡村建设,产城一体化,农民转移人口市民化,社区建设试点县等,我国城乡基层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发展高度重视,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政府职能转变,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大量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社区转移,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社区的“兜底”功能作用日趋明显,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已势在必行。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业服务机构,开展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体教育、社区安全、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邮政服务、科普宣传、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服务项目,切实保障优抚对象、低收入群体、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服务需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居民的服务需求为导向,把居民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真正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

二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着力理顺社区内外权责关系,健全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协作机制、社区组织之间的互动机制,优化社区服务发展的制度环境。辖区人口较多的,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社区专业服务机构,实现对社区全体成员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服务。确保社区服务的公益性和便民利民特点,增强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发挥多元主体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三要坚持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从基本县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出发,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要合理布局社区服务设施网络,依据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设施的数量、选址布局、建设方式、功能划分。充分发挥现有服务设施和网络作用,逐步整合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有关的资金、项目和资源,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防止资源浪费。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推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工作,与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注重社区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社区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和共驻共建机制,发挥综合效益,增强服务功能。

四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要全面谋划、科学布局、注重长远、整体推进,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逐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既要把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统一要求,又要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分类指导,力戒形式主义。要根据城镇化建设、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产城一体化、农民转移人口市民化、社区建设试点县要求,先易后难、先城镇后农村、轻重缓急需求来推进建设,要优先建设具备规划条件、土地落实、配套资金能够及时到位、居民愿望和要求高的社区,要优先建设位于交通便利、能够充分利用周边生活、医疗、教育、键身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社区,要优先建设目前完全服务设施或租用设施服务的社区,要优先建设那些服务设施功能不全、面积不能满足基本服务要求的社区。要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购置改造等方式,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等城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类社区专项服务设施进行合理整合,统筹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