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冯际超
际芳小妹患病五年多了,她与病魔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治疗,妹夫的精心照料,使她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挺了过来。9月份以来她身体状况明显大不如前,我们都知道离这一天越来越近了。虽然有精神准备,但是接到大哥从合肥打来电话说小妹在安医二附院病逝,还是有一种倏忽间天塌地陷的打击。她是头一天去合肥拿药,准备第二天就回来的。谁知这一去就不复返,从此天人永隔。放下电话,不禁悲从中来,泣不可抑。这一天定格在2013年10月23日。
小妹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女性,走完了她五十四年普通的人生之路。她出生于困难时期,家里她最小,上面有三个哥哥,父母对她疼爱有加,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她身上却没有一点娇气。记得小时候,她要跟我们一起玩,我们却把她当累赘,常趁其不备,把她当尾巴甩掉,她发现后就坐在家中一个小板凳上哭一会,然后托着下巴等我们回来。我们一回来,她马上破泣为笑,甩着两个小辫子,一颠一颠地跑过来,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那时我们不懂事,常闯祸,惹得父母生气,遇到要责罚我们时,她就和我们站一起,自愿受罚,用这种方式来为我们求情,方法简单,但很真诚也极有效,父母常常也就因此对我们从轻发落。往事如烟,历历在目,后来她读书工作结婚,相夫教子,夫妻和睦,丈夫事业有成,女儿优秀,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病魔无情,生命无常。当她知道自已的病情后,从容面对,工作治疗锻炼一样不少,该干啥干啥,尤其是她对生死的态度,让人感动。在她柔弱的外表下,有着强大的内心世界。国庆节期间,她女儿女婿从北京来看她,她很高兴,脸上常挂着笑容,精神也好了许多。我和妻子去看她时,她说话已很吃力,不时辅以手式传情达意,始终面带笑容。她似乎有某种预感,对我们说“我不行了”这话时表情平静得出奇。我对她说:“你一定要坚持啊,坚持到外孙出世。”她望着已怀孕的宝贝女儿,轻轻地摇摇头,充满依依之情。她自已选了一张微笑着的照片交待妹夫做遗像用,她说要微笑着和大家告别。她还赶在自已能动时最后做了一项重大决定——捐献眼角膜。去年底的一天,我去看她,敲门没人,我打电话给她,问她在哪,她说一会就回来,让我等她。回来后她告诉我:“坐三轮车去屯溪区找红十字会,楼上楼下地跑,好不容易才找到。已办好手续,填了表格捐献眼角膜。我去世后,胡跃进是执行人,你要支持跃进帮我完成这最后的心愿。”看着她拖着羸弱的身体,来回地跑,上楼时那颤巍巍的样子,确实让人心疼,也不免担心。我转过身去,眼眶湿润了。我对她说:“你放心,我们都支持你。”她听后笑了,笑得很灿烂。
在她去世后,跃进履行承诺,迅速联系相关机构,完成了眼角膜的捐献。几天后合肥来电话,捐的眼角膜很好,可以让好几位患者重见光明。电话还告知捐献的眼角膜已成功移植到一位患者身上,该患者已重见光明。不久,还将为另几位患者移植。
小妹你听到了吗,你的心愿实现了。你不显山不露水,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做了一件造福他人的事情。
小妹走了,留下了光明。在遗体告别时,她的同学们特意为她播放了一首爱尔兰民谣“丹尼男孩”,在伤感而优美的旋律的萦绕中,静静地和她作最后的告别。秋夜月凉如水,仰望星空,那就是天堂吗?如果真有天堂,愿小妹在天堂一切都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