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仲秋时节,笔者走进徽州区自驾车营地项目工地看到,12栋公寓楼、5栋山地会所、A楼客运中心、B楼游客接待中心以及4个大酒店区已经建成,数台大型机械正配合着100多名工人加快进行园林景观打造、水系长廊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徽州区自驾车营地项目位于潜口镇合铜黄高速公路下口处,总投资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75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可容纳自驾车1600辆,大巴46辆,成为自驾游、休闲游和景区转接的游客集散中心。正在现场督查进度的投资方总经理助理汤成阳向笔者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在与上海一家大公司进行商谈,将自驾车营地纳入省际旅游热线,到明年正式运营时,每天至少可保持1000人的客源,从而激活区内旅游市场。”
这是徽州区“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徽州区抓住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入推进旅游“六个转变”,城市形象功能日益提升,旅游接待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徽州农舍、徽州绿道、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岩寺老街改造等项目的相继建成,红色文化的提升、古村落开发、乡村旅游特色的塑造等为徽州区发展大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徽州区作为古徽州域名的唯一传承地,为了更好地传承大徽州文脉,发展大旅游也成了顺势而为的选择。由此,今年徽州区提出了“将全区建设成一个大景区”的全新理念,出台《徽州区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通过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开发、高水平营销,推进旅游业发展由小观光向大休闲转变,加快建设“最佳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区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将全区建设成一个大景区’的理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农家做小品、村庄做景点、景点做亮点、线上做风景,再由‘三环二线’徽州绿道串接,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大景区。”徽州区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说,“同时通过统一全区旅游景点门禁系统,建立全区景点‘一票制’,以此促进旅游转型升级,带动旅游产业大发展、新跨越。”
为加快大景区建设,今年,徽州区在加快潜口游客集散中心建设的同时,以5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强力推进呈坎景区停车场和潜口民宅停车场、潜蜀公路、呈佛公路、潜歙公路等升级改造,旅游沿线村庄及古村落内450余幢非徽派建筑风貌整治,美化亮化绿化紫霞美食一条街,拓展和延伸徽州绿道示范道路建设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及其配套建设。同时在岩寺城区,加快完成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4A景区创建工作,启动了丰乐河三期点将台、文峰塔红色景观的规划设计,通过岩寺老街及颖溪河改造打造传统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和现代商业街区,建成了黄山新华联豪生五星级大酒店,填补了徽州区五星级酒店的空白。
与此同时,今年,徽州区还以政府出资形式成立了国有独资企业徽州浪漫红文化旅游公司,来整合经营全区文化旅游资源,并以中国梦浪漫红为徽州区旅游形象品牌,对外宣传推广。目前已成功与中国青年报社、香港商报、上海电视台“星旅途”、亚洲电视台、“昕薇”杂志社合作,提升了徽州区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徽州区财政还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宣传营销、节庆赛事等,不断聚集旅游人气。
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徽州区共接待中外游客22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7.28亿元,旅游产业保持了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谢国洪 李静雯 陈莉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