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以贯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2022年02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本报记者 汪海燕

编者按:围绕转型升级,通过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要事。按照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迅速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提振信心,鼓舞斗志,本报从即日起推出“部门负责人访谈”,敬请关注。

8月29日,当记者来到市发改委,一场会议正在紧张进行,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如何推进黄山市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要事。因此,紧密结合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议刚结束,市发改委主任汪义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即开宗明义。

汪义生表示,当前,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不四确保”的要求,持续推进“六个高潮”,着力抓好“十大关节点”建设,强力推进项目投资工作,并全力抓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业园区建设、新安江综合治理、民计民生改善等各项重点工作,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汪义生指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精神,围绕中央提出的“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持续推进生态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文化惠市,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新型工业为支撑、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结构。生态立市方面,将坚持生态环境优先,支好“环保伞”、打好“绿色牌”、把好“生态关”,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试验区。重点推进生态产品商品化进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低碳高新产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兴市方面,将以加快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进旅游、文化、生态、科技“四位一体”的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一个枢纽、三个中心、五大基地”。重点推进旅游业“六个转变”,积极构建以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为主体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加速实现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国际化,将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市首位战略性支柱产业。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工业强市方面,将按照“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和“三个集中”的要求,坚持走黄山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加工制造业等,积极引进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统筹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以实施百亿园区、优势产业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三大行动计划”为抓手,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特色园区。

文化惠市方面,将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演艺、动漫、影视、摄影、节庆赛事、旅游文化商品生产等文化产业,加快徽文化产业园、徽州文化与生态长廊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徽文化特色产业集群。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我们将围绕政策导向、资源优势、现有产业等做好项目谋划文章,谋划一批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项目,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进转型升级。”汪义生表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