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王宁
8月,应邀赴深圳参加至正艺术博物馆开幕仪式。深圳至正艺术博物馆是一家私人博物馆,其藏品主要来自馆长吴福庆先生的个人收藏。吴福庆系屯溪人,其外祖父余荣发是收藏大家,和著名画家黄宾虹、吴昌硕等人都有交往。
初识吴福庆先生,言谈儒雅,博雅通脱,透著玻璃橱窗,他手中的激光笔在黄公望的册页、唐伯虎的梅竹卷、郑板桥的条屏之间游走。斯人远去,墨宝犹在。每一幅字画,每一个落笔处,每一个印章,都收藏著作者的片片情怀,在吴福庆先生口中成為一个个好听易懂的掌故,随著他语速加快,一个个朝代被打通了经脉,不同年代的大家们开始握手笑谈,历史和时代变得鲜活亲切、触手可及。
吴先生说,“至正”是元朝的年号,也是元朝最辉煌的时候,同时也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时候,以“至正”命名,寓意自在其中。将博物馆取名至正,是因为吴福庆先生视至正年代的藏品为镇馆之宝。
至正艺术博物馆馆展厅面积2800多平米,主要分近现代和当代书画展区、古代书画展区,和瓷器、青铜、佛像犀角等杂项展区.馆内皆为名家巨匠之作。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展区就有近年来在拍卖市场创下亿元天价的艺术家画作,包括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常玉等,古书画展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册页、唐伯虎的梅竹卷、郑板桥的条屏乃至郑板桥点评扬州八怪的墨宝……一个个艺术大家在这儿不期而遇。
参观期间,聆听吴福庆先生谈收藏,吴先生认为:目前国内的艺术品收藏仍处在初级阶段,大家一开始总是热衷于玉器、古玩、瓷品、家具等,实际上黄公望的一册页就胜却这类工艺品无数,真正的艺术品收藏玩的是文人墨客的字画,因为字画反映的是历朝历代的社会背景、文化状况。吴先生的私人收藏,既有家传文物,也有他本人在收藏界近20年收集的精品,其中大部分是从海外回购的文物。有的是从拍卖场上买回来的。如陈老莲的《高逸图轴》,就是吴福庆先生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花130万元港币买回的。也有的是从私人中回购的,比如清代四王之一的王翚《耕烟散人仿古花屏》,是吴先生4年前在日本从一个苏格兰画商手上买来的,“那个苏格兰人不太懂中国书画,我和他喝了一晚上酒,他就12万把这幅画卖给我了,算是捡了个便宜。”他还告诉我们:现代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吴冠中的作品都已过亿,而清四家、元八家、扬州八怪等却还没起价,物以稀为贵,古书画存世量少于近现代,其价值不言而喻”。这也是他之所以倾心古书画收藏和创办至正博物馆的真正原因。
“至正艺术博物馆藏品丰富,让我想起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它完全可以跟世界一流的艺术博物馆相媲美。”原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单国强研究员如是说。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原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领导出席了揭幕仪式,国内著名鉴定专家以及来自企业界、文化界的数百名人士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
开幕式由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周涛主持,结束后,笔者有幸与她以及央视《鉴宝》栏目专家单国强、单国霖、叶佩兰、贾文忠、杨宝杰等专家合影留念。
奇珍粹美未曾闻,绝品流光耀古今。华夏千年多瑰宝,至正博物鉴浮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