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在加强作风建设上,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四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衡量干部的好与差就看他能不能办实事”一语中的,字字千钧。具体到法院,那么衡量法官的好与差,也就是看他能不能坚守平凡的岗位,切实履行职责,真正发挥出定纷止争、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服务社会发展大局、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这也是法院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集中反映。
一、务实为民是法官的基本要求、作风建设的核心反映
务实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特点所要求法官必备的一种精神品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反映在司法领域内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诉讼爆炸”,而这也是目前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一个特点,那就是案件增长速度快。第二个特点,化解矛盾难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的案件还会矛盾扩大,给办案法官带来极大的考验。第三则是服务大局的要求高。集中表现为人民法院要将调解社会关系的间接功能作更大的发挥,通过审判引导构建理性、平和、健康、有活力的经济、社会秩序。
应对这些特点给法院带来的“案多人少”、法律效果和社会维稳效果、业务压力与行政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法官就要有种实干精神。特别是在基层法院,要靠法院挖掘自身潜力,打破现有庭室职能格局的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做到各庭室、每名法官受理案件数量均衡,调动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执行力与责任心。法官要有实际本领。一是结合实际的本领,掌握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会用群众语言与群众交流、用群众观念与群众沟通、用群众能接受的方法化解群众间的纠纷。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要善于抓住矛盾纠纷的核心冲突点,集合力解决。在基层法院就要求构建、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通力协作化解纠纷。对法官个人而言,则要求其学真本领、长真本事,工作中出实招、谋新招、亮高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干实事、求实效。此外,还要有实在的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举措,强化司法决策、司法建议应对服务发展。
二、坚守平凡是法官的根本要求、作风建设的集中反映
要具有务实为民的情怀,前提便是要能守住平凡。陈燕萍、翟树全、何允芝……这一个个先进典型深入人心,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一个共同的优良品质:扎根基层、坚守平凡岗位、恪尽职守、淡泊名利。坚守平凡,就要耐得住寂寞。做一名基层法官,也不例外,在寂寞中履行好职责,在寂寞中实现人身价值。第二要抗得住干扰,一个“坚”字凸显出法官信念的坚定,要坚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不受外界、个人、团体的干扰。学会应对媒体,而不是受媒体左右;懂得引导舆论,而非受舆论束缚。第三则要挡得住诱惑。要管得住自己的手、嘴和腿,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第四要稳得住心神。作为法官,就要能达到“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境界,杜绝浮夸,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在浮躁中守住平凡,沉下心来,将精力更多地运用在干事创业上。
在个人严格自律的同时,他律必不可少。对基层法院而言,严格落实院内各项规章制度,抓住重要岗位、关键风险点的重点监管,开通法院网、加快裁判文书上网的步伐、扩大人民陪审员的参审率、定期开展“法院开放日”、庭审观摩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如此,通过自律和他律双结合,法官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品行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其人品威望的塑造,也有助于群众对法官心生崇敬,以点带面,由个人扩展到整体,对培育尊法、崇法、尚法的社会法治精神也有莫大的推动作用。
·吴新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