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其昌与西溪南(五)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屯溪 吴军航

新安文友

共研艺术

董其昌在西溪南村与当地的文人交往非常密切,其中有许多是书画朋友,如李流芳、汪道昆、吴守淮、杨明时、吴廷、吴仅庵、吴养春、吴羽、吴隆、吴龙、吴可封、吴桢等人。这些书画朋友大都是新安画派的前期书画家。以上除了汪道昆等人,董其昌年龄略长,在文艺修养、笔墨实践、艺术鉴赏、艺术理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疑对新安画派的发生发展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汪道昆比董其昌大20岁,董其昌与汪道昆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同在明朝从政为官,又都信佛参禅,爱好文艺戏剧。

汪道昆中晚年官场不得意,便隐居家中以创作戏剧做学问为乐。他的杂剧风格清新俊逸、诙谐多姿,如《高唐梦》、《五湖游》等。著作有《太函集》问世。汪道昆晚年隐居家乡松明山,还喜好召集朋友创建《白榆社》和《肇林社》,以结社形式共同谈禅论艺。

董其昌爱好广泛,除了精研书画,对禅理、文学都有研究。他曾经收藏有最广的元代戏曲集。《容台别集》中记载他曾为元代杂剧《西厢记》中的人物崔莺莺生平事迹作索引:

“昔年见一书载崔莺莺有子七人,客有言,凤凰一将九子者,余以为为喻然。其书不知所出……当以《会真记》岁月参考之。”

《金瓶梅》是一部文学奇书。它的写作手法十分高超,作者是谁至今都是个谜。袁宏道是董其昌的好友,他在写给董其昌的信札中云:

“《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牧生《七岁》多矣。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的示。”

从袁宏道给董其昌的信中看出,最早的《金瓶梅》手抄本曾藏在董其昌家是个事实。可见,董其昌对明代通俗文化也很有关注。

关于《金瓶梅》的作者问题,有一种观点说是松明山兵部侍郎汪道昆所为。理由是《金瓶梅》书中的方言与西溪南一带的方言较为接近;《金瓶梅》书中的一些故事情节与西溪南村中的故事有些相似。但是,这些证据不足,只是假说而已。我们假设果真作者是汪道昆,那董其昌收藏的《金瓶梅》手抄本就有可能来源于汪道昆之手。再说董其昌居住在莘墟吴桢家,距离松明山汪道昆的住处约一里路左右,他们交往非常便利。

西溪南村的李流芳与董其昌的关系较为密切。董其昌的画中九友就有李流芳。李流芳(1575——1629)祖籍西溪南村,字长蘅,号檀园,侨居嘉定,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就艺术而言,李流芳诗书画印皆通,是个全才。他编创了《芥子园画谱》,为普及中国画作出了很大努力。但艺术水平与比董其昌相比,还有一些距离。

李流芳在去世前一年创作的《仿古山水图》册,就隐含董其昌画风。

李流芳与董其昌的友谊还表现在有共同的禅悦之好。李流芳、董其昌都曾求教于云栖大师。1626年,董其昌与李流芳优游。“长衡酷爱武林山水,岁必一再游。其游也,以邹孟阳为湖山主人。花时月夜,晴雪烟雨,扁舟幅巾,茶炉笔床,未尝不与孟阳俱。长蘅高人郎士,秀出人表,诗歌图绘与湖风山云相映发”。董其昌还称其为“李少廉流芳,清修素心人也……每长蘅游履所至,必与之俱,乘其颓然醉有意放笔时,辙以纸墨应。”(见钱塘县志)李流芳与董其昌两人多次在杭州作画,留下了许多墨宝。在联峰石壁上能见到《董其昌、李流芳题名》金石。由此看出李流芳与董其昌交往的踪迹。

吴羽、吴隆都是西溪南当地的人物画家,他们创作的大多是佛教人物画。在西溪南村一带的寺庙内和一些村民家的墙上都有他们的作品。董其昌曾与他们合作,在他们的作品后题字。清代黄钺亲眼见到了董其昌留在吴养春别业十二楼回廊中的书画作品。

杨明时,亦称杨名时,字不弃,并兼书迹摹勒上石工作。《余清斋》的摹勒上石工作是杨明时一手所为。他认识董其昌也是缘于西溪南吴廷及《馀清斋法帖》。清陆心源《穰黎馆过眼录》卷二十六《杨不弃山水轴》载董其昌跋云:“十八年前,长安旧游,杨不弃日在余邸舍,婆娑古画,瞠目叫好。其人已千古矣……丙辰正月,玄宰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