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本报记者 程东灵
徽州区审计局从预防职务犯罪入手,建章立制,规范审计人员岗位职责权限,认真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点和审计“八不准”工作要求,取得显著成效。自2008年至今年9月底,共审结政府投资固定资产项目竣工结算、标前预审项目412个,涉及金额166690万元,核减11347万元,不仅为政府节约了资金,还实现了审结项目零复议、干部零违规的目标,真正做到权利运行、审计质量、干部成长“三安全”。
——政府性资金投资项目竣工结算审计有成效。该局科学调度人力资源,针对人少事多的客观现实,加班加点完成区领导安排和部门委托的审计项目。五年多来,已累计完成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项目342个,送审金额81417万元,审计核减6595万元。通过审计使施工企业高估冒算、虚增工程造价的现象得以有效控制,并促进了项目建设单位深化工程管理,特别对施工合同及隐蔽工程、变更资料的管理更加细致。
——政府性投资项目标前控制价预审有亮点。这些年来,该局不断创新投资审计方式,科学探索审计路径,前移监督关口。早在2008年,该局在全市率先开展政府性重大投资项目标前预算审核工作,其做法得到市、区同行一致认同,市委书记王福宏批示各区县学习推广,其审计结果,还得到项目清单编制单位、项目建设单位的普遍认可,徽州区招投标局将预算审核结果作为招标控制价。五年多来,该局累计开展标前预算审核70个,审核金额85273万元,审查核减4752万元,核增576万元,纠正错漏项四百余个。该局还先后制定了《徽州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黄山市徽州区审计局标前预算审核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不断提高投资审计工作质量。
——投资审计队伍新发展。去年,徽州区政府批准该局设立了投资审计中心,充实了审计工作人员队伍。该局党组及时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协审机构的管理,制订了《徽州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协审机构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对参与徽州区审计局协审的8家机构审计的项目做到“现场查看,三方核对,重要事项决策”等全程监管。通过工程审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全程参与把关、协审机构审计费用与审计核减率挂钩等问责措施,提高了审计项目的质量。同时,该局还采取“人文关怀,助力岗位成才”的措施,激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培训和职称考试,拓展在职干部工作视野,不断提升业务职能,尤其对投资审计人员的工作培训更有力度,使他们顺利通过工程造价、建筑师专业职称考试。
——投资审计结果公布更规范。该局依据《安徽省审计厅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和《黄山市徽州区审计结果公告暂行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向社会公告的投资结果在报政府备案后,2011年开始逐步实行在政府网站、工程建设领域网站和本局网站公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结果制度,截止2012年共公布了43个项目的审计结果,2013年将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结果全部公告制度,以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透明度。
——投资审计廉政建设更加强。该局始终把廉政建设和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高压线”和“生命线”,严格按照廉政风险点防范工作要求,扎实编制审计机关人员“职权目录”,精心编制机关“权利运行外部流程图”、“权利运行内部流程图”,并且将投资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和标前预算审核等投资审计业务流程图在机关办公楼显著位置上公示于众。“阳光”用权,全面接受社会监督,从而使权利运行做到“程序到位,取证规范”,实现了“项目零复议、干部零违规”的审计工作目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