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徽州区
汪燕燕
走进被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呈坎村,被曹篁生的徽派雕刻研究所门口椭圆形巨石上镌刻的“光园”两字吸引,署名为中国书协原主席沈鹏,寓意“徽派雕刻发扬光大”,因其背倚藏风聚气的龙山、面临清澈甘洌的氵众川河,又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罗东舒祠仅距百米,远远观望,同古村落的粉墙黛瓦、纵街横巷浑然一体,相映成辉。
一行人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三雕》(徽州木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曹篁生的“光园”,层层递进的院子,组成一个又一个有纵横感的空间,几进几重院落结构,让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在主人的会客室坐定,室内陈设古意悠悠,见我们端详墙上的两幅书法作品,主人笑着说空闲时常临摹名家书法,徽文化博大精深,要从雕刻上体现出来,是个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实践过程,得多修“内功”……靠近字幅,细瞧还真有点雍容典雅的平和之美。赞赏之余忆起初次来“光园”,是2008年春天,单位让我做徽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分类、立项和申报的文字工作,发现徽州三雕(徽州木雕)传承人曹篁生与一般的非遗传承人不同,他不仅擅长竹雕、木雕、沉香雕,且有着独到的审美眼光和雅然情趣,闲暇还学学古诗文。那时的曹篁生在雕刻领域早已脱颖而出,作品《天人合一》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和中国旅游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和谐》木雕作品分别被奥运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收藏了他的竹雕笔筒《竹林抚琴》;受文化部、云南省政府委托,为香港著名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制作紫檀木雕礼盒;受黄山市政府委托,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制作雕刻罗盘……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第23集《无梦到徽州》、纪录片《徽商》、《天下安徽人》等,浓墨重彩地介绍了这位徽雕传人的艺术经历。他的作品以意态万千、浑然天成的风格和独特的创意及精湛的技艺在全国各种重量级活动中多次获大奖,被国内外人士视为珍品收藏。
我从案桌顺手拿起曹篁生著的《曹篁生徽雕艺术》翻看,书内图文并茂,再现了他一些力作精品的超妙绝美。其中别具一格的紫檀黄杨合璧雕《松形香盒》、《松形臂搁》用小叶紫檀和小叶黄杨两种名贵木材通过合璧雕刻将其天然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交接处缝隙不见雕刻刀痕,其纹理疤痕如同天然可谓“天人合一”;罗汉刀纹竹雕水孟、荸荠、板栗、核桃等造型大气,因型造境,雕刻精微,刀法细腻,形意合一,紫檀木雕《徽商荣归故里》刻工精美,阴刻、浮雕、透雕、高浮雕结合得自然统一,画面层次分明,人物生动,景致疏密得当……
合上作品集,看到曹篁生面前桌上造型精巧、简洁清朗的黄花梨雕刻烟斗,经主人同意,举到眼前观赏,一截五六寸长的烟杆弧度优美,顶端的烟嘴呈荷花瓣形状,别出心裁,惹人喜爱。
几人寒暄间来到院中,人勤春早,院内的花卉盆景迎着明媚的春光恣意绽放,阵阵瑞香沁人心脾,含苞欲放的重瓣茶花美好而繁茂,让我暗暗惊奇的是别处的梅花都已残英点点,这里却在恬然地峭立枝头。深受主人厚爱的两盆黄山松更是苍翠欲滴,粗大的树干以遒劲之姿尽显古朴之风骨,主人说有人出巨资让他转让,他没舍得,正因这松树盆景别致的造型,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一次侍弄这盆景时,手触到松树粗糙的外壳,突发奇想,用两种精良的硬木一为树芯,另一为树壳,将其合璧雕刻,制作成浑然一体的工艺品,才有了他创新的获国家专利的“合璧雕”臂搁。
步出宛如画境般的“光园”,如沫春风,愿将诗书画作为日常修炼“内功”,常与花木自然、清风明月相伴的曹篁生迎来雕刻艺术的春天,为世人创作出更多的技臻绝妙的雕刻精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