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在家乡好吗

2022年02月10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俞陈曌

置身海量的钢骨水泥、各色玻璃、人工而非自然的绿化带的都市,闷着脑袋在中国农大隔了十几公里的东西校区间日复一日地往返。一抬头,月亮成了一面晶莹剔透的明镜;二千里外的家乡黄山的美丽仿佛就在其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充满诗韵的童年。

光明顶上,五岁的我正旋着裙裾,载歌载舞地唱着自己编的第一首写月亮的儿歌。

我没上过几天幼儿园,小学之前,几乎都在自己家开的书店里兴高彩烈地玩耍,或者捧本书加碟的“唐诗三百首”对着影碟机、电视机叽叽咕咕;天长日久,李白那首“静夜思”便于不知觉中烂熟于胸。一个桂花飘香的大月亮的晚上,妈妈让我背诗,我鬼使神差般地改编了李太白的东西;业余写诗的父亲在一旁听了大喜,表扬我说:“比李白写得还好”。打那以后,他开始有意识地让我接触唐诗宋词,以及当代诗歌。

“把我的幻影和梦,放进狭长的贝壳;柳枝编成的船蓬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我似懂非懂地背起了顾城的童话诗,还有海子的“……亚洲铜,你看沙滩上那一对白鸽子,那是屈原留下来一双白鞋子;让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和河柳(流)一起穿上屈原留下来的白鞋子变成白鸽子,会飞的鸽子也可以当鞋子穿?当时我觉得非常好玩。其时,我尚不足三岁。

“插上你的小翅膀,跟我一起来飞翔;飞到黄山看太阳,飞到黄山看月亮;太阳和月亮,一对好伙伴,就像我,就像你一样……”黄山的西海大峡谷中,八岁的我正踏着清亮月光,沿着向上的新开的山路,边走边唱自己新编的儿歌。

我妈妈是黄山市多少有些名气的摄影家;她经常带我上黄山。上述题为“月明黄山”的歌词或者说诗,是我十岁的时候,于黄山山巔连袂中秋圆月之际吟就的。其时,明月正卧在黄山玉屏楼前的松林之上,正在和有仙境之称的玉屏峰“激荡交融,相互辉耀”;妈妈守在要长时间曝光的相机前——她正在创作后来命名为“月光下的送客松”的作品。而我,则在黄山玉屏峰和莲花峰之间的山路上兴奋地跑来跑去。望着灿烂月色中“云飞水飞山亦飞,峰奇石奇松更奇”,觉得自己不像在赏月,而是在携手明月,共赏黄山妙绝风光。我情不自禁地唱起自己小学一年级时写的小作文:“是谁把鲜花种在天上,一朵一朵鲜艳地开放?啊,不是鲜花,不是鲜花;是黄山松诪,是黄山的明月——满天空闪亮”。唱了几遍后觉得不过瘾;苦思瞑想至午夜,终于又在“左手天堂(玉屏峰),右手仙境(莲花峰)”的莲花新道上,找到了“就在黄山的明月旁”的新感觉。也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早晨,云把太阳生下来;傍晚,太阳把月亮生下来;深夜,月亮把诗歌生下来”,“月亮穿着金灿灿的裙子,转了一个圈,就是一个夜晚”;这是我六七岁时创作的在黄山日报上发表过的诗中的句子。我喜欢写和月亮有关的东西,还特别喜欢当代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民族歌曲“望月”,可能是我名字中含“月”的缘故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苏轼著名的写月名句。古人的写月诗多悲愁,多凄风苦雨,“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是典型代表;由于不想弄得“人比黄花瘦”,所以不太喜欢背“缺月挂疏桐”一类的东西,但诸如“千江流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可能是“三千里云海日出,三千里松涛明月”的大美黄山对我的考验抑或是奖掖吧,我在吟就“黄山神韵”之后,就连跳二级上了初中,八年级又跳一级上了高中。中学的学习生活难得轻松,数理化成了我不得不拼尽全力去攻克的堡垒。儿童时代的浪漫诗情被一张张试卷、一道道考题毫不留情地卷走,随风飘向远方。

但我并没有真正放弃诗歌,放弃抒写黄山和她的明月。

高考结束后,我踏进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门;值此中秋赏月之际,值此课余;总算又有时间对月赋诗了。

可是,我怎么也写不出,几年前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画黄山”画册中的我的一首小诗,“坐在爸爸的肩上,伸手就能摘到月亮……”;远在千里外的黄山,头上已经掺杂了月华的老爸,你在家乡好吗,是不是正在唱“月明黄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