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歙县旅游:风生水起正当时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十八大以来,歙县依托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越的组合优势,按照“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领域覆盖、全社会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围绕“全力打造徽州古城品牌,强力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目标,改造提升一批景区景点,加快建设一批星级酒店,积极培育一批新型业态,组织开展一批推介活动,继续掀起旅游营销高潮,确保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华东旅游目的地和徽文化特色旅游城市之格局,旅游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五年来,全县旅游总接待量从2011年474.1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802.6万人次,旅游收入从39.88亿元增加到70.5亿元。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31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6.9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2%,逐步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先后获得中国休闲小城、中国最美丽县城、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百佳深呼吸小城、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安徽省旅游强县、安徽省研学基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全县发展A级以上景区8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两处,4A级旅游景区2家,黄山市百佳摄影点32处,涌现出了“摄影天堂”石潭、宰相故里雄村、阳产、坡山等知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

全域旅游多点开花

围绕“一城一江”双轮驱动旅游发展战略,将徽州古城作为歙县全域旅游发展核心极,以发展特色住宿、过夜经济为卖点,重点推进民宿客栈、旅游演艺和徽文化体验等新业态项目,成功打造九月徽州、西街一号、素舍、得月楼等特色精品民宿。依托深渡山水画廊小镇建设,以新安江山水画廊为主轴,发挥人文山水优势,打造集水上漫游、水路观光、水上休闲、水(山)居度假、乡村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安江山水画廊旅游集聚区,全面提升新安江山水画廊产品线。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积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重点推进“六个特色旅游小镇”、“十大旅游集聚区”的项目编制和建设。强化旅游项目有力支撑,加快启动徽州古城文化体验区、问政山乡村民宿群等体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欧洲之星”欢乐谷、新安江山水画廊基础设施、深渡山水画廊特色小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开发、石潭坡山等摄影基地、紫金山养生基地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突出旅游招商,引进省广电传媒集团等知名企业投资发展旅游新业态,完成歙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增资扩股,注册资本1亿元,计划5年内完成自有和自筹资金投入20亿元。旅游综合体项目西街一号旅游文化产业园已经对外开始营业。

品牌建设持续增强

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整合多方资源提升旅游形象。投资2.2亿元,完成徽州府衙修复工程,并获“鲁班奖”。在成功推出《三戒碑》、《知府招亲》等小型表演的基础上,继续丰富府衙内业态。连续十年举办“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相继推出“徽州古城帐篷节”、“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大赛”等主题节庆活动,旅游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抢抓京福高铁开通机遇,形成全方位、多平台、立体化的宣传格局和多渠道、高密度、深层次的叠加效应。近两年来,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游客接待量以40%的幅度增长。旅游线路产品不断丰富。近年来,歙县不断加大旅游产品线路的开发力度,以徽文化为基础,以古城、古街、古村及我县绝佳的生态环境为依托,文、农、体等与旅游深度结合,围绕“体验”做好旅游产品,形成以“一城一江”为核心,具有歙县特色的系列旅游产品。以“百佳摄影点”为依托打造摄影旅游产品。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打造户外旅游产品。以“徽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研学旅游产品。以“农副产品和传统技艺”为依托,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纪念品。目前,全县根据文化和生态资源特色,开发出8大特色旅游产品,14条具体旅游线路。

“徽州古城游”、“乡村休闲游”、“文化体验游”、“健康养生游”四大主打品牌不断显现。

“旅游+”战略效益凸显

积极发挥“旅游+”综合带动作用,促进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康养、研学、摄影等产业深度融合。围绕“旅游+文化”,大力开发徽文化旅游产品。开设了黄宾虹纪念馆、徽剧展示馆、三雕馆等多处非遗展示馆,编排《叠罗汉》、《大刀舞》、《跳钟馗》等表演并有机融入景区,弘扬古典文化精髓,提高景区的体验度并获得游客和群众的好评。围绕“旅游+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初步形成了三潭枇杷、宋村葡萄、金竹岭贡菊、卖花渔村盆景、上丰花果山等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涌现出知名度较高的石潭、阳产、坡山等乡村旅游摄影基地。围绕“旅游+工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大研发以歙砚徽墨、徽州剪纸、徽州四雕为代表的旅游工艺品;以徽州印象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以新安茶油、三潭枇杷为代表的旅游特色食品的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徽州艺术品交易市场、县文房四宝市场、“徽墨歙砚一条街”等旅游商品市场建设。目前,全县拥有各类传统工艺市场4个,上规模的旅游商品生产厂家20余家,生产、加工小作坊超5000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年产值超5亿元。

围绕“旅游+体育”,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依托县域乡村旅游水上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体育赛事项目,先后举办了“马自骑”大会、四届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赛和三届徽州古城帐篷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围绕“旅游+休闲”,积极开发徽州民宿等旅游新产品,徽州古城九月徽州客栈、一页小铺等旅游业态不断推出;西街一号和府前街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顺利启动;练江水上旅游资源整合持续推进,徽州古城徽商印象摇橹船项目建成运营。

公共服务不断优化

十八大期间,歙县下决心突破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围绕旅游交通、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全篇布局,大力推进旅游交通畅通工程、旅游厕所革命和智慧旅游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立体化、现代化的旅游交通网基本建成,实施了歙黟一级公路歙县段、呈歙公路歙县段、正歙公路歙县至富堨凤凰湾段改建工程,布射大道高铁站前区至歙黟路段、二环路跨富资河大桥、练江大桥扩建工程等6个交通重点项目建设。2015年6月京福高铁全线贯通,高铁歙县北站正式启用。系统规划、建设了126块旅游交通标识牌的建设。可进入性不断增强。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43座。

十八大时期,旅游业全面进入“散客时代”。为适应这一新变化,歙县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快建立全县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扎实推进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新媒体宣传网络建设,完善歙县旅游网、微信、微博等旅游宣传平台功能,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制定旅游信息化标准,加快智慧歙县、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4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旅游集散中心等主要旅游场所免费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这些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改变为歙县旅游快速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一步,歙县将继续深入实施“旅游+”战略,高举文化、生态两面旗帜,以“一城一江”为核心,以“一环”、“三线”为纽带,以“十大旅游集聚区”为载体,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加快完善“快旅慢游”体系,全力构筑全域旅游格局,将歙县打造成为一个处处皆景、宜游、宜业、宜居的徽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20年,新增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00亿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