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本报讯
黄山区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针对村集体经济体量不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强等特点,不断试点创新发展路径,紧扣村情实际,依托优势资源,多措并举助力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016年,全区79个村居经营性收入3252万元,相比2015年增加568万元,增幅21%。
该区发挥比较优势,以资源驱动做强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挥城关村、特色产业村、传统文化村比较优势,以招商引资、租赁经营、招标承包、合作开发为手段,以资源流转、资产租赁为方式,鼓励各村“一村一品”开发土地、房屋、林木等资源,坐地生财做强特色产业。甘棠镇兴村组建玫瑰花生产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流转本村农田建成800亩玫瑰种植基地,2016年该村村集体纯收入增至34.8万余元。目前全区共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个,流转土地面积25071.01亩(流转率21.8%),各类产业基地增至100个,打造出猴坑茶叶、城澜香榧、赐田雷竹等一批特色产业村。
该区积极探索资金合作多样化,以多元投入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去年吸纳社会资金800万元、村干部入股资金600万元专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现村干部“兴产业、创事业、办家业”的有机结合。鼓励一些村以公司投股、集体参股、农户入股方式参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组织和服务实体经营,让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新华乡董家湾村成立三绿宜笋业专业合作社,当年吸纳社民股金10万多元,收购鲜笋38万斤,为村集体经济创收6万元。乌石镇桃源村以“公司租赁+村集体入股”方式,流转林场700亩建泉水鱼基地,发展林下经济,使村集体增收10万元。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8家,吸收社员股金1140万元,社员户均增收1.1万元;村集体入股公司8家,村集体年均创收6万元。
该区强化人才队伍培养,以能人带动抓好培帮带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集体农庄等新经济体培育和农产品经纪人、电商经纪人等新型农村经营人才培养,共培育家庭农场94家、专业大户68个、产业经纪人130名。同时注重选配懂经营、善管理、敢创业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发挥能人村官示范引领作用,党支部创办、能人领办村集体经济实体,涌现出猴坑村茶业领头人方继凡、饶村苗木大户朱柒寿、大保村雷笋能人黄戌有等一批创业型村党组织书记典型。截至2016年底,全区154名村“两委”主官中能人型主官占41.5%,474名村“两委”成员中经济能人占到36%。
该区加强部门联动,以凝聚合力帮扶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结亲”帮扶活动,全区79个城乡联合党委按照“思路共谋、项目共建、资金共筹”的要求,发挥区直部门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主动与结对村做好产业规划、项目编报、招商引资、技术扶持等工作。2016年,全区实施共建项目72个、落实帮扶资金575万元。
该区还采取村村抱团互动的方式,以异地置业激活村集体经济。该区针对地理位置偏僻、集体资源匮乏且缺少合适发展项目的村,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集中资金在城区购买商铺、摊位等,转包其他主体经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益。如乌石镇地理溪村、焦村镇山河村、新丰乡盛洪村等8个贫困村共同筹资40万元,在城区玉河大市场购买店面房对外出租,获取稳定集体收益。汤口镇汤口社区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合资建设中外运黄山建国酒店,持股15%,股权分红每年10万元。2017年,该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22个村开展扶持试点,推动村集体创收,实现19个贫困村全覆盖的目标,为推动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发展做示范、引好路。
·查扬扬
张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