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嘹亮柔川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江伟民

歙县坑口乡柔川出过诸多先贤。但可以说,自从这样一个藏在新安江腹地的秀丽村子,孕育出了一个名叫张恩袭的后生,用他的笔用他的情写出了一首首抗日歌曲,嘹亮歌声响彻祖国大江南北时,就把先贤名头都盖了过去。1940年9月3日,在重庆召开追悼张曙逝世的纪念会上,周恩来在讲话中说:“张曙先生和聂耳同为中国文化战线上的两员猛将,给全民的抗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功绩是永远永远不可磨灭的。”这是对张曙一生表现作出的结论和评价。

张恩袭就是张曙的原名。在上海因教唱民众进步歌曲获“教唆罪”两次入狱之后,毅然把名字改成了张曙,要让自己成为茫茫长夜里的一片曙光,为长期处在黑暗中的民众指引一条光明的路。张曙出生于1908年,1938年遭敌机轰炸遇难时,年仅30岁。18岁那年就走出大山,前往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学习,至遇难仅还乡过三次。时到今日,柔川村中难以找出熟识张曙的故人,就连年逾古稀的侄子张凤山和曾外甥江卫平,对这位长辈的一星半点的了解,也是从祖辈的口中听来的。张曙短暂光辉的一生,留给滋养他成长的这片土地的只有日渐模糊的记忆和来自外面世界的点滴讯息。

2008年,我去过一次柔川。从坑口过渡再换乘三轮车,沿新安江下游方向,在山坞里的机耕路上颠簸半个来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次是去采访一位退休教师的,只是那个时候不知道这位教师竟和张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的奶奶和张曙是亲姐弟,张曙是我舅公。”教师叫江卫平。

张曙诞辰已逾一个世纪,又早早辞世,知道他的革命事迹的村民,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越来越少。江卫平扛起了宣介的大旗。为此,他一面忙于收集张曙资料,一面忙于奔波县各有关部门之间,提看法,摆想法,盼望得到支持。作为张曙的曾外甥,江卫平觉得自己这一辈人不去努力,等到下一辈人就是想努力也会因资料的缺失而无能为力了。在他的引领下,柔川村民成立了宣介张曙的演出队伍,赴市县多个乡镇巡回演出,高唱张曙的革命歌曲,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歙县曾经有过这样一位革命音乐家,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宣介队伍中来。

今年夏天,时隔8年之后,我再次探访柔川的时候,这个偏僻山村通上了汽车。虽然路面还未及硬化,但比起8年前的三轮车左摇右摆的滋味要好上很多。只是这次去的时机不算很好,张曙故居正在修缮,许多历史资料和物件不能一一瞻仰。对于未曾谋面的叔叔,张凤山这样说,叔叔性格的形成与家规祖训是分不开的。“我爷爷那时候就常常教育我们,坚决不能做亡国奴。我想,这些话,他老人家跟叔叔也多次说过,因此在叔叔很小的时候,就烙进了心里。”张曙两次入狱,家人花了巨资才保他出狱,弄得一个殷实的徽商之家也捉襟见肘起来。“为了革命需要,张曙还把父辈经商积攒的大量银元拿出去支援革命。”江卫平介绍,张曙在革命上是不计得失的,不仅舍得金钱,还最终付出宝贵的生命。

村里一位小学生,也就十来岁模样,生得虎头虎脑的,甚是可爱。见到我们在村中的巷弄里毫无目的地行走,觉得好奇,便问,叔叔你们来我们村做什么呀?我回答说,我们是来了解张曙的。张曙,你知道吗?小家伙头一扭说,当然知道,不知道张曙我还算是柔川人吗?我笑问,那你能不能给我们说一说张曙?小家伙说,好。见他回答得如此干脆,倒是真的吊起了我们的兴趣,便在村中一户人家找了条小凳子坐下,听这位张曙的小老乡讲张曙的故事。

“你知道吗?张曙特别有音乐才华,有一次演出,拉京胡的琴师不小心把一根琴弦弄断了,眼看着整场演出就会因此砸锅,只见12岁的张曙迅速走上台去,接过断弦的京胡拉了起来,不仅解了琴师之围,还保证了演出的正常进行……”

“你知道吗?张曙在上海的时候,看到街上围了一群人,走过去一问,得知一个日本人坐了黄包车却不付钱,车夫问他要车费的时候,被那个日本人恶狠狠地推到了地上。张曙箭步向前,一手抓住日本人的胸口,问道,你凭什么不付车费还出手打人?围观的行人见有人出头,如同有了主心骨,一起质问起来,这日本人只好灰溜溜地付了车费……”

小家伙口若悬河,一件件张曙的往事,随口道来,如数家珍,让我和同行者吃惊不小。也终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事实,我们所在的地方叫柔川,这里是张曙的故乡。

江卫平年逾古稀,近年来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可老人家在推介家乡和宣传张曙上却丝毫没有松懈。张曙短暂的一生写下了300多首革命歌曲,大多葬身战火,目前传世的30多首,江卫平基本上能完整演唱。我们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老人高唱张曙革命歌曲的画面。时隔3个月后的11月4日,由黄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委、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歙县人民政府共同出品的黄梅音乐剧《曙光曲》在歙县影剧院隆重上演,我们聆听了众多的张曙原曲,那味儿竟与江卫平先生所唱的一样:激昂中透着柔情,悲怆着透着坚定。

“日落西山满天霞,对面山上来了一个俏冤家;眉儿弯弯眼儿大,头上插了一朵小茶花。哪一个山上没有树?哪一个田里没有瓜?哪一个男子汉心里没有意?要打鬼子可就顾不了她……”这首名为《日落西山》的抗战歌曲,由田汉作词,张曙作曲,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彰显的是仁人志士在民族大义面前先国后家的革命情怀。

与众多的徽州山村一样,柔川村保留着多幢明清古建,岁月在墙体上刻下了斑斑锈迹。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因有源头活水,终日清澈。如果非要找出这个村子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所在,我想,那全在个人的思绪或想象里。如我,走在进出柔川的山道上时,充盈心间的便是一声声澎湃的号角,或粗犷凄厉,或激昂真挚,或振奋力量……这是其他村庄没有的。独独一个嘹亮柔川所私藏。

配文摄影:高莉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