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黟县:风景这边更好(上)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本报记者

袁玉灵

闫冲冲

“黟县有条件让游客住一个礼拜也不会腻。”景域集团董事长洪清华给予黟县高度评价。如今,被誉为“中国新型旅游服务航母”的景域集团与黟县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依托黟县古村落的形态和新村落的业态,打造以度假为主导的全新旅游IP,这将掀开黟县旅游崭新的一页。

开门望山见水,风光绝美;漫步阡陌田园,乡韵悠然。走进黟县,你会发现匆匆走过景点的旅客少了,悠闲徜徉的游人多了,猪栏酒吧、黄岳画院、南熏绣楼、御前侍卫……民居“复活”变为民宿,奏出一首乡韵悠长的古黟新曲。

秋高气爽的时节,记者来到宏村镇龙江村,沿着乡村小路进入村庄深处,一块刻着“精品文化酒店——驿境”的木牌挂在斑驳的墙面上,非常显眼。推门而入,藤萝交织的假山流水映入眼帘,假山背后是一栋两层的徽派民居。“酒店是村里遗留下的古民居改造而成的。”该店营销部经理何湛介绍道。

庭园内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楼下,诗云阁、茶笺苑、尔雅阁……处处熏香扑鼻,沁人心脾。楼上,客房装修现代雅致,处处尽显徽派雕刻之精美。

在黟县,像驿境一样,古色古香的风情民宿不在少数,一批如猪栏酒吧、黄岳画院、南熏绣楼、拾间房等精品风情民宿、文化客栈逐步兴起,并且成为市场新宠。

“这些民宿渐成规模,是我们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古民居保护利用的一种方式。”县旅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开发原则,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古民居保护利用,有些村民主动将自身无力保护且濒临倒塌的古民居依法转让给外来文化学者进行维修保护和旅游开发。

“一到节假日,游客一房难求。”何湛说,从去年10月驿境营业以来,房间预订量逐月递增,今年五一、十一等节假日,16个房间一直客满。“有的游客在景点逗留的时间,还没有在这里住的时间长。”

近年来,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只是逛景区、看风景,如今更要体验风土人情、徽州文化。“‘田园风光+文化村落+特色民宿’的乡村旅游业态,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居住、休闲。目前,黟县已有近100家用古建筑做旅游文化的,有民宿、酒吧、书屋、咖啡馆、文化创意室等。”县旅委负责人介绍道。

和煦的阳光、古朴的徽派庭院、清新的泥土气息、优美的田园风光……住在驿境,就如同住在了风景里。

快旅慢游的新旅游格局也吸引了一批文人墨客驻足创业。据了解,来黟县购置、修缮古民居或做民宿、咖啡馆、书店的外地人,多热爱文化,或从事的就是文化、影视等行业。猪栏酒吧的主人,将徽州传统建筑、文化、田园风光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用草棚茶馆、读书听雨阁楼、歌剧戏剧碟片、手工布艺等,吸引了大批文艺圈的客人和国外游客。在宏村古村落,电影人周传源修复的徽州老屋,成为文化艺术交流场所,得到了很多80后、90后的喜爱。

“民居变民宿,不仅是古民居保护的新探索,也是旅游转型升级的新业态,不仅带动了当地土特产的销售、村民的就业,减少了抛荒地,又保护了乡村田园风光。”县旅委负责人说。

眼下,黟县民宿已逐渐形成产业链,拥有“复古、文化、赏景、休闲、体验”五大类型、近百家特色民宿,一场人与自然演绎的“回归”式融合正在上演。黟县也荣膺“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称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