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徽派传统民居保护发展思考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陈继腾

徽派传统民居是指徽州文化圈内,在传统生产、生活背景下采用地方材料和传统工艺技术,由乡民工匠自行建造并供百姓家庭居住的传统建筑形态。

传统民居承载了中华民族文明史,展现了文化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建筑技艺的灵魂;寄托着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和情感,对人类文明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蕴育出传统民居的过去和现在,在城镇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传统民居依然不停地演绎着繁荣与衰败,守望与离弃,迷茫与无奈,还有傲慢与偏见……

作为徽派建筑主要建筑形态的传统民居,同样以其历史性、典型性、丰富性、辉煌性、全面性和独特性,表达了人与人、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理念特性,并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

黄山市徽派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大体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1.起步期(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初期传统民居形态相对稳定,标志是以屯溪市政府委托清华大学编制的《屯溪老街保护规划》开创全国典型,产生了积极影响。

2.成长期(八十年代中期——至二十一世纪初)

城市化飞速发展受粗放式快速增长影响,一方面,少量传统民居逐步衰减;另一方面,传统民居保护理念也在顽强生长:西递、宏村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万安、呈坎、唐模等十余个古村落保护规划获建设部通过;古民居历史文化价值获得极大认同,保护意识逐步加强。

3.发展期(2000年——2012年)

2009年黄山市政府实施启动“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准备利用五年时间先期投资60亿元,重点对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实施挂牌保护,随后又进行了“十古”保护利用工程。这项对世界人类文化负责的壮举已日益彰显。其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技术等价值意义已越来越被世人瞩目和赞扬,开创了全国传统民居保护的先河,黄山市的大量传统民居得以抢救和保护,由此获得再生和发展。

4.崛起期

2012年国家全面启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至今,黄山市一、二、三批共有115个村落申报,通过68个,为中国同类市第二名。以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转化与利用为标志,传统民居的特色与价值在社会各界形成强烈认同,文化特色、竞争价值属性已深入人心。

当前,黄山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存在以下现象:一方面:传统民居仍在废弃、拆毁、消减;传统建造技艺仍在消失、断裂、变异;传统民居全面认定仍在停滞不前……另一方面:传统民居利用工程也在如火如荼;民宿客栈体验等项目如雨后春笋;新理念、新方法、新创意层出不穷……出现了典型二律背反现象和呈现出空间异化特征也即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呈现出两种态势:其一是科学地利用带来了乡村产业的发展,传统民居获得了再生……其二是不当地利用改变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异化历史环境的原真性,并对文化生态产生冲击和影响……

基于以上现象和问题,必须牢固树立一个战略目标:保护好历史的真实性、整体性、延续性,激发其现代活力,让其更好地、科学地、有效地服务于当下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并承担一份继承文化遗产,使之福泽后人。同时要抓住两个机遇:内在机遇,黄山大地自然生态给予传统民居绝好的平台空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给予传统民居绝好的创新活力。外在机遇,区域基础设施完善带来时空重大变化;产业转移和农民返乡带来创业载体;社会、民间资本转型期带来新的调整;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带来市场机会;国家相关政策带来机遇:文物保护、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

当下,传统民居在保护前提下如何利用?这是一个十分迫切、十分重要、十分现实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三点:首先,应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下传统民居保护发展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将传统民居文化置入于现代历史演变、发展、成长的长河中,通过各种科技人文手段转型成具有“社会、经济、文化”等现代多元价值体系,使其注入与现代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核心动力,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共生一体的全新价值图景;其次,编制传统民居保护规划应找准市场对接关系坐标,制定与市场对接转化体系,理性、本质地调研与发掘传统民居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按照“旅游、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的战略要求,做好传统民居专题策划;再次,深刻地挖掘传统民居的核心内涵、历史文化的现实价值,把握不同民居的形成、发展及资源价值研究,分析、对比区位关系,并突显其价值特征,表达其一居一格利用特色。

由于徽派传统民居的独特内涵,必须进一步提升以下五个价值意义:1.资源价值——不可再生的人类文化历史要素……2.文化价值——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的精神家园……3.生态价值——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合理利用自然……4.特色价值——地域风貌差异性、排它性、唯一性……5.产业价值——极具转化活化成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

当前,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面临以下结构性变化和发展趋势:1.传统居住功能的延续:环境的改善、设施修复完善、传统乡村生活活态传承展示;2.传统居住功能的提升:民宿客栈、养生休闲功能植入、情景化、园林化、场所化、艺术化,创新要素深入其中;3.传统居住功能的变异:观光游览、展示体验、寻根问祖、酒店旅馆等公共功能介入,带来空间功能异化;4.传统居住功能的改造:仅保持传统民居基本外观,内部植入演艺、酒吧、餐饮、会议、影视、道具等现代市场功能,居住空间格局的重大改造,调整,内部空间肌理发生重大变化,装饰风格、个性增强,现代化意义趋强;5.传统居住功能的消解:传统民居继续废弃、拆毁、变卖或异地搬迁,历史信息逐渐消失、减弱、消亡……6.其他变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