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绛帐遥相设,雅礼滋新棠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吴子桐

2006年,雅礼协会与我的母校休宁中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雅礼协会每年高标准遴选和培训两名母语为英语的耶鲁大学优秀毕业生,赴休宁中学担任英语教师,每人服务两年,同时休宁中学也帮助该项目的雅礼教师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该项目的主旨有三:协助提高休宁中学的英语教学水平,使休宁中学师生了解当代美国文化和美国人民,增加雅礼教师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了解。倏忽之间,该项目已经运行整整十年了。我早在2000年即从休宁中学毕业,未能躬逢雅礼项目。休宁中学李顺宝校长嘱我为纪念册作序,诚惶诚恐之余,只得以徽州学人和休中校友的身份,来为雅礼与休中的“锡婚”撰一篇贺词。

雅礼协会是耶鲁大学毕业生于1901年创立的非营利组织,一个多世纪以来致力于发展中国的教育、医疗事业,促进中美两国的人文交流。休宁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12年的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是徽州现代教育的发源地。在回顾雅礼和休中合作十周年之时,惊人地发现,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徽州、休宁就与耶鲁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854年,容闳自耶鲁大学毕业,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并深入参与到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当中。容闳返国成功游说曾国藩、李鸿章等“中兴名臣”,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徽州婺源人詹天佑,即位于留美幼童之列,后来也同样毕业于耶鲁大学,回国之后主持修筑中国自主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

据南京大学张宏生教授的研究,第一个受聘到哈佛大学任教的中国学者戈鲲化是休宁人,在今天的哈佛燕京图书馆仍然悬挂着戈鲲化的照片。1879年,哈佛大学聘请中国学者戈鲲化为首任汉学教授,开始了哈佛大学最早的中文教学。与此同时,美国汉学家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在耶鲁大学执掌汉学教席。作为在美国大学最早教授汉学的中美两国学者,戈鲲化与卫三畏切磋学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据北京外国语大学顾钧教授的考证,卫三畏曾向戈鲲化请教清朝官服为何有108颗朝珠的问题,得到戈鲲化引经据典的回复;戈鲲化亦盛赞卫三畏为西方人士学习中文而编写的《汉英韵府》,成为他学习英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重要工具书。戈鲲化还写过一首诗送给卫三畏:“皇都春日丽,偏爱水云乡。绛帐遥相设,叨分凿壁光。”“绛帐遥相设”,就是对卫三畏和戈鲲化分别在耶鲁和哈佛教授汉学的比喻。

休宁中学在创校之初,即确定了融贯传统与当下、中国与世界的办学理念。正如休中前身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校歌的歌词:“旧学商量,新知融贯,且把文明种因。紫阳海阳,西欧东美,一炉而冶,气象倍峥嵘”,该校歌也一直传唱至今。休宁中学地处黄山白岳之间,早在创办之初的“二师”时代,即邀请美国学者来校参观讲学。1919年3月,美国学者马丁博士来到“二师”,教授学生英文会话,章昭煌、程应鸣、柯庆施等最早一批的“二师”学子的日记中,对此都有详尽记载。图书馆学家洪范五,是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的第一位中国人,

他的家乡即在离休中校园不远的万安桑园村。洪范五在留学美国期间即与胡晋接校长信函往来,指导“二师”图书馆建设,推荐订购《美国教育体育月报》等中西杂志,回国任教后还曾专程来校演讲《图书馆中教育》。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自2010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建立以来,人文交流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起到重要作用。在中美人文交流的历史长河中,休宁中学校友创造了诸多佳话。校友张逢铿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登上南极,成为第一个登上南极的中国人。美国政府为了表彰张逢铿博士对南极科学考察的贡献,将南极的一座山峰命名为“张氏峰”。校友聂圣哲赴美留学,深入研习美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回国后秉持“中国精造”的理念创办实业,投身平民教育的事业,成绩斐然。聂圣哲校友的著作《旅美小事》、《美式木结构住宅导论》一纸风行,畅销不衰,成为介绍美国文化的经典作品。

胡锦涛主席2006年访问耶鲁大学的时候,曾将一批中国经典著作赠送给耶鲁大学。一幅照片记录下那个历史瞬间:胡锦涛主席向耶鲁大学师生介绍赠送的中国典籍,当时在耶鲁大学作访问学者的校友宋国友博士陪同在胡锦涛主席身旁。宋国友校友今天已经是复旦大学研究国际关系和中美关系的知名教授。

雅礼和休中合作十周年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雅礼和休中的“锡婚”硕果累累。2007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状元吴羽菲,是接受雅礼教泽的最早一批休中学生,她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深造,今年夏天即将博士毕业。徽州是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的一站,雅礼教师高渔歌(Wyatt

Golding)和休中教师袁玉荣共同成为奥运火炬手,在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中镌刻雅礼和休中的印记。雅礼教师每年带领休中学生开展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系列文化活动,编排表演英语音乐剧,这些都令我们印象深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雅礼和休中的共同努力下,休中学生胡韵颖在去年成功入围“耶鲁全球青年学者计划”,获得全额奖学金赴耶鲁大学参加研修项目,今年休中更有贺济元、涂豫飞、汪雪三位同学继续获得该项目全额奖学金。这对于休中这样一所农村学生居多的省示范高中而言,更是了不起的成绩。

赵一凡教授是1949年以来第一个拿到哈佛大学文科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学者,他在中国和美国的老师分别是“学术昆仑”钱钟书先生和美国“中国学之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先生。赵一凡教授受钱钟书先生和费正清先生影响颇深,这十几年来一直埋头苦读,奔走中国西部边疆考察,立志写出一本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相媲美的学术著作《中国与美国》。赵一凡教授对休宁中学非常关爱,曾经在休宁中学迁址万安新棠邨一百周年之际来休中,作以中国西部边疆考察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休中学子的勤勉问学也给赵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去年夏天,赵一凡教授还把他在哈佛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袍专门捐献给了休宁中国状元博物馆。雅礼教师司友林(Jamey

Silveira)现场见证仪式,休中学生金利有幸试穿赵先生的博士袍,接受赵先生的拨穗礼。映衬着他们身影的是“平政堂”前的那副楹联:“千载结绳数天下状元几许

九牧分野看邑中人物如何”,那一刻令人动容。

在休宁中学校园“诚毅”石碑旁,有一棵赵一凡先生来校演讲后手植的桂花树。桂花树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着非常美好的意象,蟾宫折桂的传说流传千年,为世人津津乐道。徽州雄村的竹山书院就有一片桂花林,雄村曹氏家族在有清一代出了父子两代“宰相”。曹氏家族子弟凡有一人考中进士,就在竹山书院栽种一棵桂花树,时至今日已经桂树成林,满庭清香。李顺宝校长告诉我,在雅礼和休中合作十周年之际,将会在赵一凡先生手植桂花树旁,邀请雅礼的教师一同植下又一棵桂花树。耶鲁、哈佛,雅礼、休中,又如此诗意地结合在一起。

正值孟夏时节,白鹭鸟一年一度地来到休宁中学校园,翱翔于松萝山、古城岩和白鹤溪之间,其优美的身姿成为新棠邨天际线上跃动的旋律,见证着又一代青年人的悄然滋长。且集陶渊明和戈鲲化的诗句,斗胆续貂两句成一小诗,为雅礼和休中的“锡婚”致贺:

孟夏草木长,嘤鸣咏宫商。绛帐遥相设,雅礼滋新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