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姚光钰
从黄山来到西安出游的第一天,我习惯早晨6点就醒了,可天还是灰蒙蒙的,7点天才慢慢放明。
第一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厅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之地,是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陕西历史博物馆分三个展厅展出,第一展厅,第一单元《人猿揖别》、第二单元《凤鸣岐山》、第三单《东方帝国》。第二展厅,第四单元《大汉雄风》、第五单元《冲突融合》。第三展厅,第六单元《盛唐气象》、第七单元《告别帝都》。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都在这三个展厅里,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到第一展厅时参观客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场面很是混乱,很难观看文字图表和精品展台。还是同行的小明精明,提议不妨倒着路线参观。还真的有效,我们从第三展厅开始,这里清静许多,展厅灯光暗淡,仿佛把我们带到一个古老的时代。
盛唐气象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我看到了“三彩骆驼载乐俑”,为之眼前一亮,驻足观看许久,因为小明已走在前面,我不得不上前赶上他。虽然看的时间不多,留下的印象却非常深刻,现在看了照片回忆起来更为鲜明。“三彩骆驼载乐俑”为唐朝的文物,195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三彩骆驼载乐俑”造型新颖浪漫,驼背部架一平台,铺方格纹长毯,上有男乐俑7个女舞俑1个。乐俑环坐平台四周,分别执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板、排箫7种乐器,在全神贯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于7个乐俑中间,轻拂长袖,载歌载舞。唐代艺术家用浪漫构思和精湛手法将舞台设置在驼背上,可谓匠心独具,巧夺天工。整个乐俑釉色鲜明亮丽,自然协调。整个场面栩栩如生,仿佛就是一支驼背上的流动艺术团队向你漫步行来,乐奏声起,独舞凌空,好一番热闹的场面。
当我俩走出陕西历史博物馆时已过了11点。下一个参观地是大雁塔,大雁塔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南面不远,徒步走去即可。我俩在途中路过一家“肯德基”要了两杯热奶茶,“肯德基”店装潢和摆设挺好,我俩就此边喝奶茶边谈观感,很是惬意。小明用“肯德基”的“WIFI”与美国夫人晓晖通了电话,我也说了几句,晓晖在异国他乡听到亲人的电话自然连说倍感亲切。
近12点,快到大雁塔音乐喷泉的时间了,我俩来到喷泉池边。西安大雁塔音乐喷泉广场位于著名的大雁塔南北中心轴线上。南北高低落差很大,分成八级叠水池,东西两侧喷泉是斜的,中间一行行喷泉是竖的,南边最高处是一面巨大的大理石浮雕墙画,潺潺流水从墙画上方流淌而下,很是大气。四周绿草环绕,景色宜人。东西外侧有一排排的仿唐建筑,白色的墙褐色的瓦,像是给音乐喷泉披上朴素的彩带。整个大雁塔喷泉,地域宽广规模宏大,堪称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12点音乐准时响起,整个广场都在震动,喷泉的水柱冲天而起,竖的斜的交相辉映,喷泉的水流量,随优美的“华尔兹舞曲”音乐的高低而起伏。水珠像成千上万小精灵在嬉戏打闹,有时像一朵朵绽放的小花,有时像火树银花般地撒向天空,有时像万粒珍珠般地散落在池中,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一些调皮的孩子禁不住水的诱惑,在喷泉中来回穿梭,尽情嬉戏。
拾梯而上就到大慈恩寺的围墙下,围墙内,大雁塔耸立眼前,我们绕过围墙,向北就到大慈恩寺广场,广场中央立着玄奘法师手持法杖的巨大铜象,高大雄伟,气势不同凡响。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玄奘法师是这里的第一任住持方丈。大雁塔是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带回的经卷佛像而修建的,四方楼阁式砖塔,塔身七层,塔通高64.5米,作为最早、规模最大砖塔是西安和陕西的象征。
我俩继续向南走就是大唐芙蓉园,芙蓉园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是一座仿照唐朝皇家禁苑建造的主题公园。紫云楼是大唐芙蓉园的最大建筑。我们快到紫云楼时,一队护城马队在巡逻表演,高头大马上骑着穿唐装的士兵,头戴软盔身着软甲脚登软靴,软盔上插着两羽红色羽毛,后背插两面红边黑旗,软甲上镶嵌着彩色花边,两腿披着彩色的护甲,配赤色的、白色的大马显得格外耀眼,骑士有男有女甚是威武。
紫云楼也是“中央殿堂、四隅崇楼”典型的大唐风格建筑,四个方向有四座四面正方的底座,成四面梯形向上,高高底座上面是四个庭阁,正中间是紫云正楼。我俩经过三层大理石筑造的正面阶梯而上,再从左右侧的小阶梯登上紫云正楼,紫云楼正厅不太大,但装潢考究,灯光绚丽。我们到时正巧表演大唐歌舞,随着铿锵有力的击打乐,仕女翩翩起舞,最出色的是仿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虽然没有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吹打弹奏的宫廷乐师弹奏的美妙音乐,美丽的宫廷舞女悠悠起舞的曼妙舞姿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大唐歌舞以现代艺术手法,配以全新视听效果,表现了大唐的宫廷风貌。
最后一站是碑林博物馆,我们乘公交到碑林已4点了。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我们到碑林博物馆前,迎面就是一块大匾额,黑底金字“碑林”两字非常醒目,小明看后说“碑”字少一撇!我有点诧异,因为小明去美国已有二十多年了,可他对中国方块字,依然铭记于心。导游回应道,这“碑林”两字是林则徐流放途经西安留下的真迹,当时的碑字就没有一撇,有里面碑文为证。导游带我们看到了碑文的最精华部分,还看了精湛的石刻部分。
碑林博物馆的双石兽最引起我俩的关注,一个展览室左右两侧就陈设这两尊石兽,标注东汉(公元25—220),在咸阳市沈家桥出土。我估计是立在陵墓两侧镇陵石兽,和真兽一般大小,威风四面,驱邪辟恶,以显示陵墓主人的高贵和威严。石兽从外形看,既像老虎又像狮子,更像豹子。它们向前平视,颈脖下刻有狮子的髦纹,两目圆睁,张嘴翘舌,四肢外张,强壮有力,尾巴又粗又长成弯曲形垂地,整体姿态生动矫健,目空一切,呼之欲出。可见工匠想象丰富、手法熟练、雕刻精致,制作技艺之卓越令人惊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