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屯溪区紧紧围绕发展、改革、创新打造精品社区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近年来,屯溪区把社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来抓,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组织党建引领,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街道和社区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新机制。先后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和“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称号。

1

大力推进精品社区建设

(一)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大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全区20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25544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1277平方米,服务城市居民67000余户,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用房面积38.1平米(达标要求20平方米/百户),2014年度精品社区建设任务已完成。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及经费保障。全区20个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达176名,取得社区工作职业证书21名。社区建设工作经费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待遇全部按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得到落实。注重多途径培训社区工作者,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干部综合素质,全年社区工作者接受各级培训达152人,培训率达86.3%。

(三)农村社区建设。严格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强力推进全区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

2

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一)立足“七大平台”建设,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立足网格平台建设,实现社区管理无缝化。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夯实社区服务平台,提升城市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按照每3000户左右(约1万人)设置一个社区居委会的要求确定管辖范围。

立足阵地平台建设,实现社区服务中心精品化。依据服务、活动、办公三大功能需求,按“1+9+特色”模式进行功能布局:“1”就是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9”就是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计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绿色超市;特色”即在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增设民情绿色通道、城市生活e站等特色服务项目。打造社区“五分钟服务圈”。

立足队伍平台建设,实现社区干部队伍专业化。进一步优化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择优录用撤消的城中村原“两委”干部,选强配齐社区工作者队伍。

立足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服务大厅,完成对内业务管理和对外服务居民两个方面系统的软件设计、开发,硬件设备招标采购,工作人员的录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打造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

立足“合作经济”平台建设,实现“城中村”四化。强力推进村集体财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完成18个村改居社区的集体财产股份制改革。

立足经费平台建设,实现社区工作经费政府保障化。不断加大社区建设经费投入,形成以财政所拨款为主,民政、组织、人社、残联等费随事转补助为辅的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新机制。

立足“美好乡村”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农村管理服务社区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和徽文化保护,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打造富有屯溪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二)做好“七心工程”服务,开通“七大通道”

实施“舒心”工程,开通民情民意反馈通道。接受居民咨询和受理群众意见,及时收集化解群众矛盾。社区干部深入社区进行走访收集社情民意,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

实施“暧心”工程,开通助困帮扶快速通道。积极开展公益性岗位援助活动,依托辖区内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实施“真心”工程,开通特殊群体亲情通道。大力开展困难群体救助工作,达到“应保尽保”和“动态管理”目标。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大救助力度,更好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生命健康权益。

实施“贴心”工程,开通跟踪健康医疗计生服务通道。各社区均建立“一户一卡”的社区基础台帐,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社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落实社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了计生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实施“热心”工程,开通志愿服务便民通道。各社区分别成立巡逻打更队、党员义工队、老年护街队、青年志愿者、义务宣传员、家政服务等187支志愿者队伍,重点开展文明礼仪、生态保护、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

实施“安心”工程,开通安全防范应急通道。开展法律政策宣传教育服务、及时排查隐患、化解矛盾,消除治安隐患。96%的楼院达到无刑案、无安全隐患、无激化纠纷,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登记管理备案率达98%以上。

实施“孝心”工程,开通心系银龄关怀通道。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挥居民代表、老年协会等人员对老龄工作进行宣传,规范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3

城市社区管理典型做法

(一)珠塘社区——规范化管理打造亮点

依托网格建立功能型居民区党支部,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网络体系,确保党员在网格、网格有支部,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按照“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要求,广泛开展“服务零距离、党员当先锋”和“党心连民心、亲情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网格整合服务管理力量,助推社会管理新面貌。在每个单元网格片区内配齐六种力量,实行“以片定格”、“以格定人”、“以人定职”的“六员”网格管理体系,即以社区工作者为格长的网格管理员、以社区民警为主的网格片警员、以社区综合信息员为主的网格信息员、以街道联系社区领导为主的网格督导员、以网格党支部书记为主的网格协管员、以街道司法所为主的网格司法员,形成“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联动机制。

(二)杨梅山社区——创建小区睦邻点

通过睦邻点的创建,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党员居民志愿者服务长效化。将小区睦邻点打造成“廉政之家”,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氛围,荣获“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荣誉。依托“睦邻点”平台,将社区各项惠民服务政策向居民小区延伸,把中心工作、招商引资、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建设融入睦邻点建设中,引导社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管理,扩大了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工作的热情。以“睦邻点”为载体,举办“睦邻欢乐节”,使之成为“社区建设的议事园,邻里和谐的温馨园、精神慰籍的开心园、文化娱乐的快乐园、体育活动的健身园、科普教育的学习园”,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搭建平台,不断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

(三)黎阳街社区——邻里守望快乐互助

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组织开展“邻里相望,快乐互助”特色楼栋创建活动,先后荣获“黄山市平安社区”、“黄山市无邪教社区”等荣誉称号。采取社区、物业管理部门联动的办法,开展特色楼幢示范点建设活动。开展守望互助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针对育龄居民设计的“崇尚婚育新风,共建幸福家园”的广场文艺演出;针对邻里关系冷漠的家庭开展“邻里乐”活动,开展跳绳、踢毽、拔河比赛,吸引家长、学生们参加;针对青少年开展的与学校、驻社区单位共建共育快乐教育活动大型文艺演出,陶冶了老少三代人的情操;针对老年人开展的健康教育、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图书阅览等,多层面丰富老同志的晚年生活,有效提高了活动成效。

(四)柏山社区——志愿服务引领自治

社区党委立足实际,找准定位,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从新建小区物业管理入手,破解小区管理难题,通过党组织搭建平台,联动辖区共建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及党员和居民志愿者为骨干组成的民主自治公益志愿协会组织——“柏山社区服务新干线”,吸纳辖区内的单位负责人作为协会组织的理事。以社区为平台的公共管理服务向小区渗透沿伸,开展小区业委会选举,制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管理规约,推进小区自治。组织召开“物管经验交流会”推进业委会与物业公司有效衔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通过社区居委委员与业委委员,支部书记与物业公司经理交叉任职,形成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志愿者服务体系。

(五)老街社区——管理到位促提升

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建立在职党员向居住社区报到制度,社区党委为其登记建档,建立数据库;建立党员志愿服务制度,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建设,帮扶困难群众;建立社区表现评价制度,社区党委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定期函告党员在社区表现和参与活动的情况。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定期对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做好党员信息采集,抓好教育管理、关怀帮扶等工作。对退休党员实行“属地管”,在自愿的基础上,将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中的退休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转移到居住地党组织,建立档案,接受当地党组织的管理。对其他党员实行“服务管”,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中心功能,为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接转组织关系、参加组织活动、就业创业等服务,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

(六)水心亭社区——创建党员服务区

把服务区创建纳入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事日程,取得共建单位支持,不断改善服务区硬件设施。因地制宜,突出每个服务区的特色,分别根据“惠民利民”型、“志愿奉献”型、“创业援助”型、“五位一体”型、“平安和谐”型打造各自的亮点。一是健全惠民监督网络、聘用惠民阳光使者、建立居民议事吧、叫响惠民服务品牌一小潘记事、发放惠民服务卡等方式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二是针对空巢、孤寡老人和困难党员较多的现状,在服务区成立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银龄关怀和扶贫帮困活动,让空巢、孤寡老人得到照顾。对部分困难党员进行经常性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三是结合小区“五位一体”试点工作的开展,合力帮助困难户解决燃眉之急,为残疾人、困难单亲家庭子女送去温暖,在服务区成立党员义工法律咨询点和健康咨询点,提升小区服务水平。四是针对小区居民下岗失业人群较多的现状,举办SYB创业培训班,引导个私企业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带动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再创业与再就业。五是针对流动人口变化频繁的现状,适时开展“五五普法”、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相关宣传活动,大力倡导争当文明家庭,推进平安小区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