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周太生/文
汪爱群/摄
梅兰地——黄山区三口镇境内东南方向的一个自然村庄。村落虽小,但那飘逸着梅兰香韵和画意诗情的名字,足以让人向往。
暮春时节,与区文联友人相约到梅兰地旅游观光。过三口镇不远,途经麻川河三口大坝,沿途山峦叠翠,树木葱郁,空气纯净清新,麻川河水清澈妩媚,缓缓流淌;河对岸几名垂钓者,一俯一仰一笑间,早已把这里的山水美景钓进了鱼篓里,印记在脑海中,存放入心田间;看那欢欣的劲头,让人感觉这里的钓翁之意不在鱼,而在山水之间也。大美黄山,黄山大美,而黄山脚下也真的是无处不景,无处不美,处处显诗情,时时有画意呀,我尽情享受这美好的山光水色,贪婪呼吸夹有花草馨香、含有甘甜意味的清新空气,未到梅兰地,却已有几分醉意。
大巴车绕过一处大大的弯道之后,下103省道向左拐跨跃一座桥梁,一条水泥路面的单行车道向前延伸,不远处就是此行目的地——梅兰地。
“到梅兰地了”,有人热情呼喊着叫我们下车。带一份新鲜感,沿水泥道路步行走向村里。路边沟旁的野百合、野蔷薇张扬着粉红的笑脸,田畔的黄色小花随风摇曳,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
未进村,见村口水泥路右边近处,设有一间装放垃圾的房屋,此时,正遇一位身背竹篓歇工回家的青年农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饼干,撕去那一块饼干上的包装,然后走下路坎,走近那间垃圾房,把小小的彩印包装塑料纸扔进了这间专用收集垃圾的地方,我紧追几步与他并肩平行,和他攀谈搭腔,得知他姓叶,他大方开朗地笑着回答我关于农村处理垃圾方式的问题:以前村里乱扔垃圾乱甩杂物的情况屡见不鲜,鸡粪、猪粪遍地,村里也不是很卫生很干净。前几年开始,镇里村里不仅抓乡村农业发展,也把美好乡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大事,相提并论,齐抓共管。区里和镇上在推进“三线三边”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中,着力解决有碍观瞻、脏乱差等问题,做到多项工作齐头并进、使我们梅兰地环境风貌也得到显著改善。前两年,梅兰地还被列为新农村建设市级观摩点,迎来不少领导和客人到此地参观,梅兰地名气也随之大起来。近两年,来村里买茶的一些客商、还有一些自驾游、骑行的驴友等游客来村里旅游观光,吃我们农家饭,感受梅兰地美好乡村的那份清新雅致与美好。
走近村口,路边右侧,矗立一快黄褐色形似山峰的巨石,巨石上“梅兰地”几个大字耀眼夺目,与它身后村落里的白墙黑瓦,鸟语花香,溪水潺潺相辅相成,互为映衬。
立于村口高处,环顾四周,梅兰地北依梅兰山茶园,南临缓缓流淌的麻川河,小村错落有致,韵味独特。村里人人爱花,家家种花,走过一些农户的家门口
,见他们利用房前屋后一小块闲地,种养几棵月季或是几株玫瑰,也有农家种几棵牧丹或是几株雅菊,鲜花与老屋相伴,花香绕门窗而入。可以想见;纯朴善良的农人,傍晚收工,偶得清闲,赏花望月,听麻川河潺潺水声,乐而忘我。夜深时分,夜莺轻吟浅唱,是温情的声声催眠,梅兰地辛勤的人们伴莺歌而卧,随花香入眠,快哉、美哉。村民说:这里附近的山岗溪间,也多有梅与兰,冬日雪花飘扬时,眺望远处山岗,掩映树木林间稀稀疏疏点点缀缀的红色,那便是几株野生的寒梅已悄然绽放;春日,山涧谷底,麻川河畔,随风又会飘来兰的幽香。
时近中午,我带着几分好奇进入一户农家,见一家四口正围桌而坐,餐桌上三菜一汤,两素一荤,外加一个西红柿蛋汤,他们吃得津津有味,特别是那一盘还在散发袅袅热气的腊肉,肥的色泽似和田白玉,瘦肉的色泽恰如红红的宝石切片而成,主人见我们到来,客气地让坐倒茶,与我们寒暄,为不打搅他们用餐,我们辞别纯朴的农家,内心为他们如今的小康生活而高兴和快乐。
走马观花般的行程,对梅兰地意犹未尽。我与同行的摄影师老汤顺着村里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道,顺着斜坡走进那一片竹林,这片竹林生长在麻川河流经梅兰地村落这一段河流的高坎上,这里竹林深深,小道弯弯,曲径通幽。麻川河流经这里时,显的特别缓慢而温柔,似对梅兰之地也情有独钟存有爱意,不想匆匆来去,意欲在缓慢的流淌过程中,给这里的梅、兰、竹、菊多一些润泽,多一些滋养;梅兰地、麻川河相依相融,这里竹林间的春意景致,让人陶醉,这里的诗情画意令人赞叹,我与老汤放缓脚步,以比这段河流更为舒缓的流速,慢慢前行,不愿离开这宛若仙境般的美妙胜景之地。没行多远,平日专给别人摄像的老汤,终究难抵此处美景的召唤和诱惑,他把摄像机交给我,自己则立于竹林小道和麻川河岸,摆出姿态,让我帮其按下快门,他要把这迷人的地方,把这山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去处,留在瞬间,留在心里,留向久远。
今日,身处梅兰之地,望六百亩茶园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感悟文明之风亦正在美好乡村蓬勃兴起,感慨赞美之余,衷心祝愿梅兰地--梅的精神愈加坚强挺拔,兰的高洁雅致更加清新美好,文明之风久盛不衰,我的心中也将永藏一份美好的记忆和优雅去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