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石涛与西溪南(二)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屯溪

吴军航

·《金竺朝霞图》印象·

1666年,石涛25岁就初到宣城定居。他在宣城生活的15年,我们称他为宣城时期。这一时期,他已经有了很高的绘画水平。他来到宣城的第二年,就初次上黄山体验生活。回到宣城后,作有最早表现黄山的作品《黄山图》。石涛画在跋中说“此画丁未游黄海归敬亭所作”。石涛初游黄山,就在山中认识了刚来徽州的曹鼎望,曹鼎望的身份是徽州知府,这时他刚来歙县任职。应曹鼎望之请,石涛初次来到歙县县城,居住在罗汉寺内。1668年石涛再游歙县,这次他是居住在县城的西干太平寺。1669年和1670年石涛又连续再游黄山。石涛在四年内接连四次游历黄山,体现了他对黄山的痴迷程度。他已把鬼斧神工的黄山当成了老师。

1669年,石涛第三次游黄山期间,来过歙县县城,居住在紫阳书院,并创作了《金竺朝霞图》。此图描写了西溪南周边景色。也是他最早描绘西溪南村一带风景的作品。石涛进出黄山选择水路交通,就必须要经过金竺山脚下的西溪南村。石涛能直接观赏到金竺山景色。《金竺朝霞图》是他到过西溪南村的有力证明。也是他对西溪南印象的艺术注释。

金竺山坐落在西溪南村西面,属丰乐河的上游。它距离西溪南村约7华里。此地上游通往黄山,下游可通歙县,是人们从水路进出黄山的必经之处。金竺山景色优美,一年四季云蒸霞蔚,朝晖夕阴,鸟语花香。顾名思义,金竺山是一座佛教名山。明代之前山上建有佛教寺院。现在山上还保留有佛教寺院的遗址。人们观赏金竺山景色的最佳观赏点,就是在西溪南村。有适中的距离和较好的角度才产生出一定的美感。如果当时石涛进出黄山,不是从西溪南村经过,就不会有金竺山的印象。《金竺朝霞图》是艺术中的真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石涛深谙此理,他有金竺山的生活,才有此艺术作品。

《金竺朝霞图》题款:“金竺朝霞。清湘石涛已酉夏日写于新安之紫阳书院。”这年石涛27岁。新安之紫阳书院在歙县县城内。很显然《金竺朝霞图》不是当场的写生作品,同他在前一年所作的《黄山图》和他晚年作的《黄山云涛图》一样,石涛画的都是生活感受。石涛作画过程是默写,他所画的是艺术升华中的美好记忆。石涛的创作方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灵活性和随意性。面对自然界的景象,石涛全凭目识心记,烂熟于胸。故而心中有画。其作画方式有别于实景写生。石涛亲临名山大川,感悟大自然的心情是怡悦的,自由的,没有对景写生亦步亦趋的紧迫感。由是,我们认识到石涛开创的黄山画派在体验真山真水的生活中,采用的是中国式的、传统的写生方法。石涛所表现的黄山、金竺山都是印象中的山,心中的山。今天,我们来观赏石涛的绘画作品,他的创作方法对大家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石涛在歙县县城作了《金竺朝霞图》。我们也附带探讨一下石涛驻足歙县的一些原因。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歙县县城距离黄山很近,石涛上黄山写生较为方便。从文明程度和经济基础来看,是歙县是当时全国最富的地方,人们讲究读书,综合素质高,文化底蕴丰厚。另外,石涛作为画家,他性格外向,喜好交友。石涛在歙县的朋友多,应友人盛情邀请来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如他与曹鼎望建立的朋友关系就是其中的一例。徽州知府曹鼎望1659年考取进士,他初来歙县是主持县城紫阳书院与县城罗汉寺的基建工作。1667年的春夏之交,石涛上黄山途中遇到徽州知府曹鼎望,应曹鼎望之邀来到歙县,就居住在县城的罗汉寺内。他在罗汉寺内还作《罗汉图卷》,在宣城还作《十六阿罗汉应真图卷》。石涛作《罗汉图卷》或许是受徽州知府曹鼎望之托。石涛来到歙县,居住在紫阳书院也与曹鼎望的有意安排有关。还有石涛来歙县,与歙县当地的佛事活动有关。我们讨论了石涛在歙县活动的情况,与他和西溪南村的关系是有一定联系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