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模访唐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歙县

江伟民

去唐模,不用问,不用想,只用眼睛看就行。看着看着,便仿佛回到了盛唐时代。古色古香的沿街店铺,清清流淌的檀干溪水,横卧在溪流上的十桥九貌,无不向每一个前来的游人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繁华的或落寞的,内敛的或豪放的,开心的或伤感的,不一而足。

到休宁工作的4年时间,最后一年(2014年)我曾开着车子记不清次数地从唐模边上驶过。我甚至熟悉村子里石板铺成的道路上哪处有个凹陷,哪处的房角批在墙体上的石灰脱落了。写唐模的文章很多,写唐模文章的人有当地的,周边的,更有远来的客人。每一个人的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唐模,这本没有什么奇怪的。人的情感无所不包,那些审视思考的眼光,多一缕或少一缕,就能看出一个不一样的唐模。

我的高中是在歙县二中读的。二中与棠樾很近,而棠樾就在潭渡中学边上,两校同学之间串串门,也就5公里路程,却因当时没有公路,走近道得扛着自行车翻越歙县站的三四道铁轨,然后再上一田间小道骑行,车术不好,容易倒入边上有水的田块中。到了棠樾再去唐模还需要半个来小时。当时记不清是哪个同学的提议了,组织了一支自行车队,在一些节假日里骑游过几回。只是当时我从乡下来县城就读,没有自行车也不会骑自行车,只得做罢。其实倒是可以坐同学车子后架上去的,却不知当时的自己是一副什么少年心情,竟然就拒绝了。很啰嗦地说这么多,是一直在心里责怪着那个时候的“任性”。那是一种什么都没有的“任性”。这样一来,让我与一个村子的交往推迟了近30年。

“唐模棠樾,饿死情愿”。在歙县,唐模和棠樾是不分开的,也是分不开的。当时都属于歙县的西乡,1987年成立黄山市后,歙县划出西乡一角成立了徽州区,唐模就从歙县脱离了出去。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行政区域划分上的脱离罢了,一样的民风习俗,一样的沾亲带故,一样的血肉相连,想分可真没那么简单。就比如,歙县古城、棠樾牌坊群和徽州区的唐模、潜口、呈坎等徽文化景区,联合一处,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之名,成功创建全国5A景区,就是一个明证。合在一处,拳头才有力量。

说说唐模的印象。一条小溪由西向东,贯穿一个村落。小溪的两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典型的徽派建筑,青砖黛瓦马头墙。一样的古朴老旧,一样刻写着岁月沧桑,却不失其创建之初的典雅大度。一个村落,无论是民房、祠堂,还是廊桥、牌坊,保存之完好,真真让人叹服。要知道,经历过上世纪文革年代的村落,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损毁。唐模也不会例外。但恢复她原有模样的人,或称为徽派建筑工艺美术师们,是十分用心的。因为我看不到任何重新雕琢的迹痕。

唐模的水口真舍得,檀干溪水流经之处,尽是大小不一品种不一的古树。那株长势良好的樟树当得起水口的明星。孩提时代,在一部叫《天仙配》的电影里,这樟树摇身槐荫,成了开口说话的月老,算起来成名怕有30年了。树荫下的风车,风车边上的小道,小道上的同胞翰林牌坊,构建起了一分静谧恬淡,但更多的却是丝丝缝缝渗透进游人心中的厚重的徽文化味道。没有文化支撑的时空是惨淡的,没有文化底蕴的村落也只会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唐模有同胞翰林,打下了文化的底,后来又出了个清末翰林许承尧,文脉传承更是超越前人,据说他收藏的经书字画册页过万,多有宋明精品,郑板桥等一些清代名流的作品更是屡见不鲜。

沿水口往西里许,便是清初乾隆年间所建的檀干园。檀干园仿西湖而建,体现的是一份孝心。故事的大意是,一徽商老母仰慕杭州西湖,却因身体原因,奈何舟楫晃摇,旅途劳苦,不能前行,徽商为表孝心,斥资建园,供母烦时消遣。檀干园有三潭印月、玉带桥、灵官桥、湖心亭、白堤等风景,园中亭连桥,桥连亭,虽为袖珍,走走歇歇的,却也足够了。

园内让我感兴趣的是供奉着许远和张巡牌位的一座小庙。许远是唐朝名将,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唐玄宗召其为睢阳太守。至德二年(757)正月,遭安庆绪部尹子琦合兵十余万围攻,他与真源令张巡以数千兵卒协力固守睢阳。坚持至十月,粮尽,罗雀掘鼠充饥。终因外援不至,城破被执,送至洛阳,在安庆绪兵败渡河北走时,遭杀害。韩愈评论说:“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其后,许远后人从杭迁入歙县许村,再后,许村一对许氏兄弟投靠唐模汪姓姑夫,许氏一脉方得以在唐模繁衍生息,绵延千年。

与袖珍的“西湖”一样,唐模的高阳廊桥怕是只有许村高阳廊桥的三分之一吧。都把廊桥取名“高阳”,这是许氏人家的特点,显示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唐模廊桥的大小是由一条溪流决定的,这倒并非财力原因。檀干溪宽不外两丈,廊桥也就只能袖珍起来。好在格局不变,沧桑依旧,倒更能彰显唐模的袖珍风味了。林立的各式店铺,蓝白相间的店铺招牌,长余百米的美人靠,美人靠上闭着眼睛打磨时光的老者,散落在古街古巷里的几声吆喝,吆喝声中夹杂的童稚的朗朗书声,唐模,莫不就是一个盛唐风范缩影么?我们游玩的不再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古色古香的徽州小村落,而是在穿越时空访问一个袖珍的唐朝。

“俗朴畏垒乡,风范弘旧唐。仰瞻羡不已,兄弟翰林坊。”或许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知道“唐模”这一村名的意义——传承盛唐风范——却并非现在景区所标榜的宣传语—“唐朝模范村”了。或许,都是一家之言,对与错,见仁见智吧。我想说的是,唐模,迟到了那么多年,今天我来了。从此,你已化入我的心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