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黄山区汤口镇拱卫黄山南门,素有“黄山门户”之称,是黄山市唯一的副县级建制镇,是黄山最主要的旅游服务接待基地和徽文化传承基地。镇内有国家4A级风景区2个,世界唯一的黄山短尾猴研究基地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众多旅游资源。
近年来,汤口镇始终围绕“一流旅游名镇、休闲养生福地、文明和谐新区、综合服务基地”的目标定位,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长期努力下,不断总结和摸索城市管理与文明创建工作的新举措、新机制,取得良好成效。连续三届荣获省文明村镇称号,今年成功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镇桂冠,该镇山岔村也再次通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复审。
以人的素质提升为根本,汤口镇在文明创建中不断完善管理,加大投入,结合实际,创新建立起文明创建“12345”工作机制。
理顺1个架构。“大黄山”旅游概念的形成,促使黄山山上山下同创共建势在必行。去年,在黄山南大门综治组管理范围向汤口延伸的基础上,由市、区、镇、黄山景区组成的“三级四方”汤口地区社会管理领导组正式成立,成员单位涵盖市直、区直、镇直和黄山景区15个职能部门,破除了管理地域和职能的限制,从而使汤口地区城市管理逐步理顺,管理措施更有抓手。
划分2类区域。汤口城市规划区实行“党委总揽、分管负责、综合协调、部门联动”运行模式,由汤口城管分局为创建骨干力量,制定城管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对环卫保洁、市政设施维护、广告店招设置、文明施工等12项具体工作进行量化。日常管理实行“定人、定片、定责”的网格化,节假日或重大接待任务期间实行联动式集中整治;村庄聚集区实行“联村领导牵头、村居领导负责、部门联动协调、分管指导督查”的运行模式,日常管理实行村(居)自主,主要工作内容涵盖环卫保洁、村容村貌、新村环境、公共设施、镇民素质教育等9项,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实行镇村联动管理。
建立3支队伍。成立了安徽省首家乡镇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分局,设两个管理中队和一个环卫所,目前现有人员12人;镇环卫所35人,与村居、景区点、物业小区近80名专职环卫保洁员,组成全镇环卫保洁全覆盖队伍,同时经营户门前实行“三包”,保证良好镇容镇貌;成立了青年、巾帼、医疗、保护山川河流等7支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关爱贫困母亲、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旅游咨询、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活动示范引导,吸引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美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秩序管理等公共事务中来。
紧盯4个重点。针对旅游市场存在的追客拉客、尾随兜售、占道经营等现象,在黄山风景区南大门综治组统一领导下,采取归口管理、教育引导、疏堵结合等方式进行综合管理;制定违法建设有奖举报、领导包保、巡查监督等多项制度,对发现的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当天处置;制定规划,明确广告、店招的材质、风格、尺寸;固化各单位、部门的创建工作内容和创建整治标准,路段包保人员。
强化5项措施。强化资金投入、制度保障、队伍管理、督查考核、素质教育五项措施,确保文明创建每项内容落到实处。该镇每年用于文明创建的各项经费逐渐上升;连续7年组织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多部门联合评选出“文明诚信经营户50户”;涌现出“中国好人”戴志平、“安徽好人”程胜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连续20年举办镇小学生艺术节,连续举办9届农民文艺汇演、8届“中国黄山七夕情人节”;成立了汤口陶研、书画、摄影、乒乓球等协会,经常性开展各类文化赛事活动;积极打造村居文化墙,依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广泛开展广场舞、象棋赛、音乐晚会等各类文体活动。
该镇还利用“道德讲堂”、“道德评议会”、“微汤口”公众号等平台,展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利用公交站亭、灯杆道旗等载体广泛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等活动,集聚正能量,将精神文明的种子广泛根植于群众的思想意识里。
文明创建为汤口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近年来,汤口还先后获得全国重点村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热点旅游小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安徽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镇、安徽省环境优美镇等诸多省部级以上荣誉、奖励。
2015年,在新的起点上,汤口镇将再接再厉,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城管日常工作重点,继续实施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拆违控违、绿化提升、节点提升等重点工作;开展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维护黄山良好旅游秩序;制定并实施镇民素质提升三年工作方案,力争通过开展十星户、诚信户、身边好人评选、文明村镇创建、志愿服务、法制宣传、文化体育活动、科普宣传等各类活动为载体,同时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机制,多措并举,引导镇民文明养成、自觉践行。让文明之花在汤口盛情绽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