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黟县
吴卫华
新闻报纸业是晚清中国新兴的行业,极少传统可循,经验多来自国外,汪康年受西方自由、民主理念的影响较大,诉诸报业,有较多的创新改革的措施出现。作为中国近代民间有贡献的报人,汪康年在近代新闻史上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汪康年不仅致力于报业,而且对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除去以上文章中已经陈述的内容之外,其中典型的理论探究当是他是最早批判“有闻必录”的第一个人。1911年5月19日,汪康年在《刍言报》上发表了《针报》(九)的文章,文中对当时的一些报纸在新闻报道中捕风捉影,轻慢随意等行为提出了批评。他说:“日报不应闻言辄载,而关于外交者尤其。”他分别举例进行了论证。“‘有闻必录’四字,欧洲各报实无此说,即来函登载之语,亦必报馆担其责任。此等事,盖不知几经波折,乃成今日办法。盖报馆者,兵刃之类,能卫人,亦能害人,不得不多方防备之也。”(《汪康年文集(上)》浙江古籍出版社)学者胡正强在文章中指出这是目前能够见到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对“有闻必录”口号进行批评的最早文献。
联想今日的新闻网络发达,我们却发现“有闻必录”已经是遍地开花。为猎奇,为点击率,为抢眼,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违背法律法规,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今日的新闻界当深深思考,网络新闻的报道随意也是不可推卸责任的。
历史往往是捉弄人的,但也是始终会花开石出的。因为汪梁之争,很长一段时间内,汪康年被打入中国近代史和新闻史研究的另册,颇受冷落,一直以来研究汪康年的文章不多。2011年7月,《汪康年文集》(上、下)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对这位晚清中国报业第一人的证明。
我们相信随着对汪康年的研究逐步深入,会对这位徽州的后裔以正确的认识,改变以往那些不公正的看法。本文仅仅是从新闻报业来看待汪康年,作为戊戌变法中的一位维新人士,他的地位是不可湮没的。作为曾经是宏村汪氏汪宪的后代,我们理当给予重视,他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徽州商人在迁移他乡后的发展史是有益的。汪康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积极的维新变法倡导者、杰出的报业经营者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对中国早期报纸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改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一代报王”。
今日的宏村,旅游事业发达,人们熟悉了汪大燮,也当熟悉汪康年。对于振绮堂的认识,不能仅仅认为是汪大燮的故居,更多的认识是它曾经是徽州移民杭州后,依仗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藏书楼。我们今天来关注这个宏村汪氏后代的目的在于今天的经济建设需要强大的凝聚力,汪康年不仅在报业上卓有成效,而且带着自己的兄弟汪诒年,使得事业有继承。“汪氏兄弟秉承江浙人士行事低调和办事严谨踏实的遗风,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为中国早期报业近代化和本土化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时中国报界有‘杭州二汪’之誉,对其兄弟在报纸经营的开拓性贡献颇有称赞。汪诒年还著有《汪穰卿先生传记》,详细记载了汪康年一生办报活动,为新闻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李怀苍《中国近现代兄弟报人一瞥》)
汪康年的一生在我们今天看来,历史没有给予他中肯的评价,但是历史终将会证明。廖梅先生的专著使得这位久未得到应有重视的人物得到深入的研究,我们应当感谢他,正如学者张育仁所著的《自由的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中提到的:汪康年是一个具有很深的悲剧蕴意的启蒙思想家、维新政治家和新闻奇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