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母亲河纪行·十走新安江”——走“六股尖探源”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六股尖,新安源

□东城实验小学小记者站

王政君

它,一年四季碧波荡漾;它,时而水平如镜,时而波涛汹涌;它,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新安江。这条美丽清秀的水系,源头又是怎样一幅美景呢?

乘上大巴,我们跟着黄山小记者工作室与徽学堂的老师们踏上了寻找“新安之源”的征途。过了许久,我们来到了第一站——六股尖。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植物的知识,我们一边在山路上走着,一边搜集山上的蕨类植物、落叶植物等。那些蕨类植物,可是植物中的“活化石”,从下往上慢慢变窄,叶片各种各样;还有落叶植物,我捡的是一片粽叶,细长的,绿油油,惹人喜爱。不一会儿,我看见了六股尖那壮观的瀑布,可真美啊!老师帮我们接了一瓶六股尖的水,那水可真清啊!看不到一点杂质,毕竟是国家一类水呢!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新安源古树林,古树林里有许多千年古木。年龄最长的是一棵榧树,足足有1500岁,是树中的“老寿星”哩!树林中的植物更多了,我也采集了不少。采集完植物后,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一座长亭里,教我们用采集来的叶片制作树叶标本和树汁布袋,可惜我把树汁布袋做反了,虽然布袋里面颜色非常鲜艳,可是外面的颜色非常黯淡。

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坐上了大巴。雨点打在车窗上,“滴嗒”“滴嗒”,在车窗上敲起了一曲欢快的赞歌。尽管下了一整天雨,我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走进新安山水

□海阳二小小记者站

左宇轩

国庆假期的第四天,本想睡个懒觉的我却被妈妈很早叫醒,我差点忘记今天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要参加——走访新安江源头。

这一天我过得很充实,我认识了许多新植物,在新安江的源头六股尖取了水,去石屋坑了解了一些红军的英雄事迹。

首先,我们去采集蕨类植物标本,去古林公园观察枫香、榧树等古树,让我们发现生活中平平无奇的美,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其次,这次活动老师让我们去取新安江源头的水,那里地面潮湿,如果粗心大意很容易滑入水中。在接源头水的过程中,我们克服恐惧,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最后,我们去石屋坑了解红军的革命事迹,让我们对解放军和共产党更加敬重。我们也许不知道以前的战争对人民的伤害有多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体会到,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会永远铭记他们。

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道理,希望以后可以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我的研学之旅

□东城实验小学小记者站

马浩然

“哇,这里的水好清澈!”车上传来一片惊叹声。知道我们准备去干嘛吗?没错,我们这些黄山小记者在小龙姐姐的带领下,要去新安江的发源地——六股尖,开启我们的探源之旅!

大巴车载着我们一路前行,在我们去取六股尖源头水的路上,眼前许多绿色植物比如箬叶、蕨类等等在蒙蒙细雨中,点一点头,招一招手,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到了六股尖,只见一股瀑布直流而下,落入清澈见底的龙井塘。哗啦哗啦的水声,加上淅淅沥沥的雨声,如同一首动听的音乐。

随后,我们来到第二站——新安源古树林,这里的树木长得高大魁梧,并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时,小龙姐姐给我们布置任务了:让我们找找这里年龄最大的树。这么多树,该怎么找呢?“找到了!找到了!这棵最大,它有1000岁!”我赶紧跑去一看,眼前这棵枫香长得比我家楼房还高,树干粗得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忽然,我脑里闪出一个想法:是不是树干越粗,树的年龄就越大?我迅速跑去查看另一棵树干看起来很粗的树,当看见树铭牌时,我赶忙喊道:“快来看,这棵枫香有1200岁!”后来我们才发现,有一棵一直没有人注意到的香榧树挺直地立在路边,它竟有1500岁!这让我们惊叹不已。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最后一站——红色革命根据地石屋坑。小龙姐姐让我们在这里找老村长和红军妈妈的后代,并听他们讲述那过去发生的故事。我们仔细聆听,深有感触。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过参加这次研学活动,我更明白要爱护环境,保护好生态,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用心感受新安江

□黄山市实验小学

汪歆怡

家中,望着背包里满满的收获,既疲惫又满足,想起一天的行程,仍然觉得回味无穷。

仲秋,下着蒙蒙细雨的清晨,还是蛮冷的,雨点为这个清晨平添了一抹淡淡的愁绪,却丝毫不能浇灭我们新安江源头之旅的兴致。一把把五颜六色的伞,成了护送我们踏上研学之旅的一朵朵小蘑菇。

两个半小时的车程,耳旁是辅导员老师叮嘱的各种注意事项。一车人的心早已飞出窗外,恨不得长出翅膀,直接飞到目的地。

迷迷糊糊间,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喂,下车了。”我把头探出窗外,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我不是在做梦吧?!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六股尖瀑布再恰当不过了。银白色的水流从高高的岩石上滚落下来,像疾风骤雨,像卷帘飞瀑,像玉龙横空,像玉女浣纱,还有的像银色的丝带,婀娜多姿、变幻无穷。真是“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捧着这新安江的源头水,我为之惊讶,“怎么会这么清!”水中无一丝杂质,可以和矿泉水媲美了。

山——秀美壮丽,在雨雾中若隐若现。羊肠小径不太陡峭,却因雨水变得相当湿滑,行走之间须小心翼翼,仅用几根木头搭成的小桥更是让人心惊胆战。山上植被很是茂盛,一眼望去,绿色的波涛非常养眼。偶尔两抹红色的叶子,使这绿色不过于单调。花儿的样子很奇特,几根细细的须顶端吊着一颗圆球,粉白相间,好看极了。偶尔一两只小鸟飞过,唧唧喳喳地跳来跃去,像是在盛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

色——五彩缤纷的叶子,成为我们小背包上最绚丽的图案。将叶子拓染到背包上,自己动手制作绝对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我拓染的小背包主要以黄绿色调为主,起名“秋日”。将漂亮的叶子放到背包里,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用巴掌大的石头把叶子的汁捣出来,染到背包上,就大功告成了。也可以放上自己喜欢的花朵,也很漂亮,这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食——中饭品尝的是新安江源头特色泉水鱼。泉水鱼,喝着新安江源头的山泉水生长,山泉水温度低,水质纯净,鱼儿长得很慢,但肉质极其鲜嫩,让人唇齿留香,就是鱼刺有点多,吃的时候要小心一些。除了泉水鱼,笋干、蕨菜、辣酱等让我们胃口大开,人人都吃了个肚儿圆。

你瞧,大自然对我们人类多么慷慨:纯净的水、秀美的山、多彩的色、美味的食……我们怎么能不去好好保护她?嘘,别说大话。先从保护我们身边的母亲河——新安江,开始吧!

探源六股尖

□岩寺镇中心学校小记者站

黄钰嫣

今天我们黄山小记者一行来到了新安江的发源地六股尖,开启六股尖探源之旅。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下车后,一位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而有趣的植物课,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随后,我们进了一片山林,找到了新安江的源头。飞流而下的瀑布,在下面形成了一个湖泊,这个湖泊的边上有一个小缺口,小缺口上是一个小瀑布,小瀑布的水流下形成了一条小溪。这两条瀑布就像一对母女,大瀑布养育了小瀑布,就像祖国养育了我们。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长廊,长廊的边上是新安源古林公园,我们在小龙姐姐的带领下在树林里收集了十种各式各样的叶子,并用叶子拓染了自己的小布包。在古树林里有许多种树,例如:框树、南方红豆杉和枫香等等,其中年龄最大的树是1500岁的枫香,年龄最小的树也有100岁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石屋坑村,从老村长和红军妈妈的后人口中我们得知了红军的故事,最后全体演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为今天的旅程画上圆满句号。

新安江是美丽的,是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通过这次探源更加让我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让我们同心协力保卫我们的母亲河——新安江。

六股尖探源之旅

□岩寺镇中心学校小记者站

张启裕

今天我与妈妈参加了黄山小记者站组织的《六股尖探源》活动,我兴奋得睡不着,早早起了床,冒着小雨来到徽州大剧院集合,小记者们陆陆续续到齐后,龙老师便带着我们这些精神十足的徽州娃前往今天的目的地——六股尖。

路上龙老师给我们普及了六股尖自然保护区的知识,让我们知道了六股尖是新安江的发源地,有“三江源头”之称(“三江”是指:新安江、富春江和钱塘江)。很快我们就进入了山区,雨逐渐大了,路也逐渐变窄,大伙排好队顺着山路往前走,之后依次到源头处取水,山上的小瀑布倾泻而下汇聚成一池清水。当我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空瓶,蹲在池边准备灌一瓶源头的水时,背包里的热水壶仿佛感受到了瀑布的热情,一跃而起,跳进了池子里,顺着湍急的流水,冲向了下游,看着它快乐地溜走了,我心里五味杂陈……

拿着这珍贵的一瓶水,我们前往第二课堂——拓染课堂,姚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植物知识,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植物的奥秘,老师带我们走进古树林,让我惊讶的是,这里居然有1500岁的榧树、1200岁的糙叶树和200多岁的白玉兰。它们从南北朝时期就生长在此,见证了徽州地区的发展。

之后,我们来到了石屋坑村,一位老村长给我们讲了当地红军当年打仗的故事,使我从中感悟到我们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先烈的精神,勇敢地应对一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低头。

今天的研学活动使我明白了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益于祖国、有益于社会的人。

难忘的六股尖之行

□现代实验学校小记者站

王展颜

国庆节假日期间,我参加了由徽学堂与黄山小记者工作室举办的研学活动——六股尖探源之旅。

当天一大早,我们就坐大巴车出发了。在车上,老师告诉我们:“新安江发源于休宁县六股尖,新安江水就从这儿开始,一直向东流入富春江,再到钱塘江,最后流入东海。”

在一座山的半腰处,大巴车缓缓地停下。一下车,听见哗哗的流水与瑟瑟的秋风交织着,成了一首优美的交响曲。前方山路一转,只见一道瀑布出现在眼前:如雾如烟,像一团白色的云,又像一串银色的珠帘,更像一幅透明又洁净的巨大屏风……

这时带队的老师给了我们一人一个取样瓶,要我们采集这里的水样。她指着瀑布说:“新安江的水就是从这里流下来的,这个源头水已经达到了直饮水的标准,所以保护好源头的水源,就是保护好新安江流域的重要一个环节!”听了老师的话,我万分珍惜地将采集到的一瓶水样放进包里,怀揣着这份珍贵的礼物,我们前往下一站——新安源古树林。

古树林有多古?五百年的红豆杉有56株,还有一株1200年的枫香树。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了不少植物:大叶冬青,豹皮樟,枫香等等,随后我和同学们用石头叮叮当当地敲击着收集来的叶片,让绿色的汁液拓染在白色的背包上。同学们眼里放着光,手上一起一落忙活不停,整个古树林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告别了植物课堂,我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乡村——石屋坑。它坐落在六股尖北麓,是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皖浙赣省委、皖南红军独立团以这里为中心区域,在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开展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想老区人民的风骨和大无畏精神也一定离不开这里山水的滋养吧!

怀揣着收获和不舍,一天的研学之旅结束了。老师说,这趟“母亲河纪行,十走新安江”活动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后面还有九趟旅程,等待着我们的参与。那么,在后面的旅行中又会有怎样的精彩?古老的徽州、伟大的母亲河又会给我们这些徽州娃带来怎样的感知和感动?我期待着……

新安江源头探秘之旅

□现代实验学校小记者站

甘旭霖

哗啦哗啦的水声离我们越来越近,水声盖过了雨水打在伞上的滴答声;只见一条瀑布从山顶上奔流而下,瀑布拍打着岩石发出了哗哗的响声,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带子,冲入山下的龙井潭中激起白色的水花,气势磅礴,令人惊叹不已……

这便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第一站,我们的母亲河新安江之源——六股尖。这里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水源地不被污染,这里平时是不对外开放的,而我们当天有幸来到了这里可以一睹六股尖的风采。据老师介绍,六股尖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的保护植物有56种,海拔高达1629.8米,有“三江源头”之称,水十分清澈,看不到一丁点杂质,我都不忍心触碰它,生怕破坏了它的纯净。临走时,我们每人装了一瓶六股尖的水留作纪念。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树叶,老师让我们把树叶收集起来,用来做标本。

新安源古树林是我们的第二站,刚一下车我们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古老而神秘的气息迎面而来。一棵棵大树巍峨挺拔、高耸入云,走近一看,有枫树、榧树、白云兰、南方红豆杉等等。这里的树年龄参差不齐,枫树最老的是1200年,白云兰最老的是500年,红豆杉最老的是800年,而榧树才是大哥大,它最老的是1500年。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们在树林里开心地收集着标本,寻找着最古老的树木。这么多的古树是怎么保留下来的呢?我想其中应该有很多的故事吧!带着疑问,我们又来到了最后一站——红军基地石屋坑村。

这里即是新安江源头的一个美丽村庄,又是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皖南红军独立团以此为中心区域,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开展了长达3年的游击战争,这里的人民与红军共患难,取得了累累战果,同时也为革命做出了重大牺牲。我们在这里听了老村长讲抗战时期的故事,还在陈列馆里听了许多抗战英雄的故事。看着这一次次的胜利我们欢欣鼓舞,看着这些牺牲的烈士,我们不禁悲痛万分;他们牺牲的时候,或许家里还有孩子在等待着爸爸回家,或许家里还有上了年纪的母亲等着儿子拿食物回家,或许……

一天的旅程接近了尾声,雨还在下着,在返程的车上我们虽然十分疲惫,但内心却始终无法平静,新安江的源头原来有这么多秘密,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古徽州一代代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我期待着下一次新安江之旅,期待着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古徽州的历史故事。

“新安之源——六股尖”探源之旅

□江南实验小学小记者站

王彦雯

今天的我们是兴奋的,因为我们小记者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开启了一次探寻新安江之源——六股尖之旅,让我们有机会与母亲河如此近距离地对话。

汽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我们满怀兴奋与期待聆听着老师对六股尖的介绍:它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080公顷,境内有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质资源,其中被列为国家和省级保护的植物就有56种等等。

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六股尖。我和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下了车,眼前山清水秀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小溪欢快地弹奏着优美的音乐,柳树扭着纤细的腰肢,伴随着鸟儿的歌声轻盈地舞着,好一个人间仙境啊!而我们犹如这如诗如画仙境中的人间仙子,正探寻着此中奥秘!

跟随着老师的脚步,我们又走向了那片新安源古树林,放眼望去,一棵棵参天大树如同一个个勇敢的战士守护着自己的家园!这些大树中,有500年之久的红豆杉,更有1200年树龄的姊妹香枫……我们在这片静谧的树林里搜寻着有趣的树叶做标本。后来,我们还参加了利用自己采摘的树叶自由创作拼图拓染书包、听红军后代讲故事、植物课堂等活动,这些活动既有趣又涨知识。

时间就这样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悄悄溜走了,转眼到了该返程的时候,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大巴车上。望着车窗外那迷人的风景,不禁让我感叹自然之美!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保护好它,保护好那原始、纯真之美!

我的研学日记

□长干小学

陈子鹤

说起徽文化,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徽州人还一无所知呢,于是,今天我参加了徽学堂和黄山小记者工作室联合举办的活动——母亲河纪行·十走新安江研学活动的第一走:六股尖探源。我对这次活动充满了期待。

可老天爷好像存心捣乱,就在我们准备出发的时候,“哗哗”下起了倾盆大雨,后来才慢慢变小。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探究徽文化的脚步,大家几乎都到齐了。后来才知道,天气其实不是最大的难题,路程才是。来回五六个小时的车程,山路较多,崎岖难行。总算来到了第一站——六股尖自然保护区,我们在那取了一瓶新安江源头水。我尝了一口,哇,真甜!

接着,我们又去了新安源古树林。在那里,我见到了许多树木,其中有树龄1200年的枫香,站在它的脚下,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渺小。后来,我们又采摘了几片树叶,用来做植物标本或拓染背包。我一共用了四片树叶,其中,南方红豆杉的叶子印得最清楚。背着自己亲手拓染的背包,挺开心的。

之后,我们来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休宁鹤城乡汪村镇石屋坑,还见到了红军的后代——村长,他看上去和蔼可亲、慈眉善目……中午我们在一间小屋就餐后,去一楼的陈列馆参观,在那里看了一些烈士的英雄事迹后,我不禁暗自流泪,心中充满了对烈士的敬佩。

最后,植物学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几种植物。当他讲到一种叫“梦”的野生树莓时,馋嘴的我们忍不住将老师递过来供参观的实物摘下来吃了两粒,酸酸甜甜,真好吃!等轮到后面的同学参观时,上面已经没有果实啦,嘻嘻!

这次研学,我懂得了很多知识。但我又有了新的疑问,例如“源头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它真的会源源不断吗?”学无止境,这些都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