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穿越时空的唱和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程亚星

我哥哥程兵在2016年前后怀着敬意精读《纳兰词》并一一赋和,成稿后,我哥亲手做了整理,每一首标注了序号,总共342首。书稿结尾处,多出了一首短诗《一卷新书》:

一卷新书已著就,

和词三百四十首。

句句都是纳兰泪,

阕阕皆为滴水愁。

老来方悔实务少,

闲后才叹虚幻多。

余途前行又一步,

吟留后生岂万首?

这几句话,体会他当时的心境,一是感悟纳兰之美,和着泪的美;二是感怀自身之愁,抱不甘的愁。而在今天读来,却让人百感交集,一个把青春年华和灿烂岁月都奉献给故乡歙县的人却唏嘘“实务少”,一个为故乡歙县竭心尽力的人却感叹“虚幻多”……可是无论经历了什么,他仍然深深地爱着这片生他养他滋润他的故土。他在给我介绍这部书稿时,用了两句话:向古人致敬,与纳兰对话!

今天,这本书在众多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结集,实属无奈,因为这并非我哥的本意,我哥是一个对文化工作一丝不苟的人。在他的设想中,这件事情会在他退休之后、闲暇之时亲自来完成,这样的安排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太平常,但是对我哥来说已是奢望,因为他可能已经没有退休那一天了。

回首往事,一个个细节印在我的脑海中——很小的时候,有一年过年,父母给我们每人两毛钱压岁钱,我和哥哥合起来买了一本《闪闪的红星》,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许多章节都能背诵。有一次,我哥去大姨家,大姨给了他一毛钱零花钱,他花9分钱给我买了一把绿色的梳子。我哥在芜湖卫校读书的时候,我父母去看他,给他买了一盒好吃的粠糕,可是当父母回到家,发现烘糕还在旅行包里,上面多了三个字“给亚吃”。还有一年过年,父亲特别高兴,也特别大方,给了我们每人一块钱压岁钱,我姐姐“高消费”花了这一块钱,可我和哥哥拿着这笔“巨款”却不知道怎么花,后来哥哥提议拿去存银行,于是有了我们兄妹俩署名“程兵星”的第一笔储蓄。

我哥哥能诗、习画,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外,还利用业余时间精心创作:手抄一部古典名著两尺多厚,创作一幅葡萄画珠圆玉润,填写一首新歌词唱响舞台,吹奏一段笛箫曲优雅舒缓……我对音乐和文学的喜爱就是源自父亲和哥哥的影响。我想对我勤勉勤奋、多才多艺、有情有义的哥哥说:你上能告慰先辈,下可笑对后人……

我哥哥也曾设想过他的退休生活,有很多具体的计划,比如出《慕缘堂随吟》,比如将他的33册(原计划创作2万首,实际完成13000多首)诗稿整理成集,比如以家族为背景创作自传体小说《滴水流年》,比如和我嫂嫂一起去西安、去云南,比如一家人一道出一趟国,比如教外孙谢续程写字画画,比如吃我姐姐裹的粽子,比如到我家来打打掼蛋……这些都在他的退休计划当中。却谁知《滴水流年》未面世,早早诞生《病中吟》。

我哥生病期间,有太多的亲朋好友通过不同方式看望慰问,这让他非常安慰,因为看得出这些人对他是真心实意。哥哥跟我说:每当有人来探望我,我一定要努力地说一些轻松的话,让他们放松,否则大家都对到一起悲悲切切有什么意思呢?直到此时,他还在设法让别人轻松一些,我哥就是这样一个外冷内热,嘴犟心慈的人。

我以为我哥真的是非常坚强的,是可以直面生死的,直到我哥写出了《豁达死去也潇洒》(《黄山日报》以《托体同山阿》为题刊发),看了他的这篇文章才知道,他也曾在黑暗中,双眼死死地盯在天花板上,酸楚的眼泪不断地从眼眶中涌出,湿了脸颊,湿了枕巾……这是一个血肉之躯在遭受病痛啊!这是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面对生死啊!

望着病榻上日渐消瘦的哥哥,我真的不懂,为什么别人养病都是在养“人”,而他养病就真的是在养“病”?尽管我一直希望会有奇迹发生,直到我读了这篇生死之作,我似乎才真的相信,我哥可能真的已经没有退休那一天了,有好多计划中的事情他已经不能亲自完成了。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我已经泪流满面,但我还想笑着跟我哥说一句悄悄话,你的两句诗我给你加了一个横批:半辈劳碌忍寂寞,一生鞠躬度芳华,横批:傲骨忠魂。

人的一生,时间有限,空间无限,而亲情是最能穿越时空的。酷暑也好,寒冬也好,穿越时空的唱和将永远温暖如春。最后引用我哥《和纳兰词》中的一阕作为结尾:

茶瓶儿:欲留万韵

欲留万韵千钧落,纵遇千难万勇掠。拙句凝书阁,南窗孤倚,逸姿吾如昨。

不怕秋风拂萧索,未惧冬雪积险恶。纳兰吟坛约,化蝶飞也,从此谁独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