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源唱响红军歌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吴小朋

翻过高入云天的长陔岭,顺着东去的街源前行大约两公里,一个九十度的右转,再从百米隧道向南穿出,便是我们“重走红军路

百年再起航“的目的地——歙县长陔乡南源村。

“七月初七天,打进开化县,打得反动派,躲呀躲一边,侥险真侥险。”

双脚刚踏上革命老区南源这片红色的土地,忽然,一阵振奋人心的歌声从开满映山红的燕石岩(当地村民称之为“鹰嘴岩”)发出,飞过南源河,由远及近,向我们飘来。

“这是一群采茶姑娘在唱红军歌,歌名叫做《打开化县歌》,是当年南源红军游击队参加攻打开化县城时带过来。”同行的江书记告诉我们,“南源的红军歌可多呢,都是当年红军流传下来,等一下让邢乡长叫村两委干部带你们去几个红军烈属的家里学习学习。”

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市西北部,钱塘江源头,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处。它西与江西省相交,北和安徽省休宁县相依,素有“歙饶屏障“之称。

1936年7月初,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独立团团长熊刚和政委刘毓标率独立团抵达开化县福岭山,得知县城守备空虚,决定攻打开化县城。通讯员毕立荣也给驻扎在家乡南源的红军游击队送来上级指示:抓紧做好参加攻打开化县城的准备工作。

南源的老百姓听说红军要上前线去打大仗了,有送军粮、做军鞋、织布袜的,也有母亲叫儿当红军、妻子送郎上战场的……短短几天工夫,原本只有100多人的南源红军游击队迅速壮大成为一支拥有300多人的独立营。

7月7日,驻守在长陔南源、狮石茗坑等地的红军走山路、抄小道、机智地绕过敌人的一道道关卡,日夜兼程赶往开化待命。

“啪啪啪”,7月8日凌晨,随着团长熊刚的三声枪响,攻城红军兵分三路直扑开化县城。把守城门的敌军看到从天而降的红军,早已惊慌不知所措,乱成一团;尚在梦中的敌军听到三面杀声震天,更是吓得屁滚尿流,魂飞魄散。这时,只见南源红军程兴生扛着水冷机枪,在祁门籍战友柯立三的积极配合下,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架机枪,装子弹,“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一梭梭愤怒的子弹不停地射向敌军,打得敌军晕头转向,丢盔弃甲。

“不好,敌机来了,大家快隐蔽!”是营长黄立义在高喊。原来,敌军眼看开化城快要守不住了,急急忙忙打电话向杭州驻军求救。从杭州急急忙忙赶来增援的几架敌机在开化县城上空进行了一番狂轰滥炸,转眼间就被攻城的红军全部击落。可是,就在这次敌机轰炸中,南源红军柯立三为掩护程兴生,壮烈牺牲。

冲啊,杀啊!红军势如破竹,一举攻克开化县城,缴获机枪6挺、步枪100余支、子弹5万余发、无线电台1部,没收豪绅开设的商店物资分给穷苦百姓;捣毁县衙,俘虏保安队员和巡察队员100多名;砸开牢门,放出数十名被关押人员……

庆功会上,南源红军受到皖浙赣省委的表彰。大家抬着战利品,一边哼着、唱着省委书记关英和省委秘书余玉堂共同谱写的《打开化县歌》,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创作着《南源红军歌》。在抵达南源对面的大连岭时,一首行军路上集体谱写的红军歌诞生了。

“当兵就要当红军,天天打土豪,打倒土豪有饭吃,打倒土豪有衣穿,咿呀呀咿呀。当兵就要当红军,队伍来了不愁穷,会做工的有工做,会耕田的有田耕,咿呀呀咿呀……”

77岁的程洪黄老人是当年攻打开化县城的机枪手程兴生的儿子,只见他打开紧锁着的一只木箱,小心翼翼地揭开一层又一层包裹,拿出一本父亲亲笔写下的《红星日记》,上面不仅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参加红军的村民姓名,还端端正正地录有《南源红军歌》的歌词。

说到南源,它东有歙岭顶与浙江省毗邻,西有笔架山与绍濂乡接壤,南有啸天龙与狮石乡交界。除了这三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外,还有小连岭、大连岭、当阳岭、燕石岩、鸡公尖、石鸡寨……远山连近岭,高峰接低峰,构筑成一道天然屏障,明显的进、出口只有北面一处,宛如一只开口的布袋。这样山高林密、溪流众多、交通闭塞、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注定让南源成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游击根据地,红色革命武装的发源地。

今年92岁高龄的程冬果是红军烈属,他听当红军的姑夫毕金高说,1927年底,方志敏领导的工农武装1000多人曾经在南源及周边开展农民运动,播洒革命火种,教唱红色歌曲。他还清了一下嗓子,给我们来上了两句:“送郎当红军,我妹转家庭,革命要认真,切莫挂在心,豪绅地主剥削我穷人,我在前方坚决杀敌人。”

告别程冬果老人,在南源村两委干部毕荣海的带领下,我们前往南源最偏僻的村庄——当阳岭,那里有一栋百年土楼,曾经从这栋红泥土楼里走出三位兄弟红军:毕立本、毕立衔、毕立荣。如今住在这栋“红楼”里的老人名叫毕道明,今年74岁。他指着简朴但却整洁的堂前自豪地告诉我们,1936年5月,中共下浙皖特委领导下的南源中心区委就是在这栋屋子里成立的,他的父亲毕立本当选区委书记。

我们听着当年的红军故事,谈着今天的幸福生活,聊着、聊着,又聊到了红军歌。

“可惜你们来迟了,我们南源村唱红军歌唱得最多、唱得最好的是毕利祝老人,他去年走了,是95岁上走的。”毕道明非常遗憾地说道,“不过,我也能给大家唱上几句,是母亲给住山棚的红军送苞芦、山芋枣时听来教我的。”

“红军革命大家向前进!万众同一心,除军阀,杀官僚,土豪要灭清,打倒国民党,消灭白匪军……平土地,封高债,苛税一律免。工人加工资,农民分其田……”

听南源人民唱着红军歌,我们仿佛看见当年红军在南源组织成立农民团、便衣队、赤卫队、工作站;听南源人民唱着红军歌,我们仿佛看见当年红军带领南源老百姓以大刀、长矛、土枪为武器,打土豪分田地、抗租抗息;听南源人民唱着红军歌,我们仿佛回到了当年那段艰苦的岁月;听南源人民唱着红军歌,我们仿佛也成了红军战士,前方个个冲锋陷阵,后方军民鱼水情深……

“起来!起来!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坚固我团体,努力奋斗,最后胜利定是我们的!”

一曲又一曲红军歌,在革命老区南源唱响,越过崇山峻岭,由近及远,飘向远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