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施春生
1979年夏季,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陪同下,以75岁的高龄视察黄山,高瞻远瞩地发表了“黄山谈话”,指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此时,我是合肥第四中学的高中毕业生,刚参加完“高考”。当年8月录取到安徽省政法干部学校(后改名安徽省人民警察学校),两年后圆满地完成学业。班主任对我说:黄山刚对外开放,需要大批的大中专毕业生,根据你的条件可以分配到省直属的黄山公安局工作。怀揣着对未来的期许,1981年7月20日,我拿着省行管局的介绍信,离开了合肥来到黄山风景区。40年转眼过去,我从19岁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跨入即将步入退休的花甲之年。回顾在黄山40年来的经历,作为亲历者,我见证了黄山风景区改革开放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讲好黄山故事,传承创业精神,这是我撰写此文的初衷。
回想我第一次来黄山,是一大早的5点半,从合肥胜利路的长途汽车站乘车出行。我家住在淮河路,离汽车站尚有10余里路程。记得那时天不亮,全家人就一起骑自行车送我到汽车站。我随身携带着一只小木箱和一床被子,挤上了南下的汽车。汽车经过巢湖,在裕溪口码头换轮渡过长江,中午跑到南陵的界山吃饭,然后又紧赶慢赶,过泾县、蔡家桥、谭家桥,一天要坐12个多小时的车,临近黄昏的18时许才能到达黄山温泉的长途汽车站。
回头望去,黄山风景区当时对外的旅游交通十分落后,省内仅开通合肥、芜湖的长途班线,再就是屯溪、歙县、旌德的短线班线,班次少,路况差,从合肥颠簸来黄山,坐10几个小时的车是必经的煎熬。逢到冬季,黄山只开通到芜湖的长途车,那时春节探亲,来回必须经过芜湖。原先一天的路程变成了两天:先从合肥乘车到芜湖,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再从芜湖起早乘车,傍晚才叮叮咣咣地赶到黄山。
记得工作后,我第一次去屯溪是执行公务,一个人押送一名犯罪嫌疑人去休宁。从温泉乘坐每天下午仅有的一班到屯溪的大客车,七绕八绕到了屯溪,打听半天又换乘去休宁的“大通道公交车”,好容易到了休宁,又折腾一番才把嫌疑人交给休宁公安局。办完公事乘车回屯溪,抬头看见的是漆黑的天。摸到屯溪饭店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起来跑到马路对面的客运站买票,一直到下午才回到单位。
那时的交通情况落后,景区内的道路也是非常陈旧,从黄山大门到温泉、慈光阁、云谷寺都是沙石路面,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四溅,进出一趟可以说是“风尘仆仆”。我们黄山管理局只有几辆破旧的汽车,整个公安局也只有一辆212北京吉普车和两辆幸福250二轮摩托,外出办事基本上靠步行。第一次跟刑警队去芳村金竹坑出警,乘坐从武警中队借用的跃进卡车,大冬天的,站在车厢里瑟瑟发抖。当时景区内没有建设索道,上山办事全靠两条腿。当时政策规定:不允许附近的村民上山当导游和从事经营活动。我们派出所因此多了一项重要工作:每天一早开始从温泉到“立马桥”站岗,劝阻村民带客人上山。
那时交通落后,通讯也落后。我日常与父母亲联系主要靠书信往来,打长途电话必须要得到领导批准。一般程序是先打到长途电话台报账号,经过身份确认才能对外接线。当时家庭电话是属于紧缺、稀罕资源,也不是有钱就能轻易办理的。父母亲打电话给我,都是由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母亲去合肥芜湖路大钟楼电信局。
黄山旅游在当时刚刚起步。基础设施差,游客进入吃住行都是问题。为了解决住宿困难,出现了全山、全民办旅游的热闹景象:各单位纷纷开办招待所,从慈光阁到温泉沿桃花溪两岸,能利用的房子和搭建的木制棚子都经营起来。小点的招待所仅有两三个棚子,大一点的则有五六个棚子,每个棚里面放20张高低床,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棚子建得全山都是。温泉景区的园林服务队,家家户户都变身家庭旅馆。红火是红火,但安全责任就非常重大,我们每天的任务就多了一项:白天注意做好安全保卫,晚上上门查验住宿登记。每天还要加强巡逻,宣传防火防盗,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当年从警校来景区公安局报到,局门口挂的是“安徽省黄山公安局”牌子,办公楼是位于温泉白龙桥上方、建于民国28年的“小红楼”(两层楼房,四单元面积312平方米),全局36个人、2个派出所,1个所挂着“歙县公安局汤口派出所”牌子,管辖范围是山脚下的汤口区域;另1个就是我工作的温泉派出所,管辖整个景区范围。派出所办公的两层小楼在温泉“名泉桥”头,面积大约50余平方米。公安局刑警队的办公室在温泉“钓鱼台”旁,3间四面透风的竹木板房,还有一间给消防大队办公用。这种办公室,夏天太阳晒时里面滚烫,冬天还要用麻袋铺在地上抵挡寒风,条件真的艰苦。我刚报到时住在位于温泉虎头岩的公安局招待所,一排10余间平房,每间房摆放4张高低床,可以住8个人,除我和同事每晚还会有游客同住。因为工作和生活极不方便,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被调整到温泉干部疗养院旁边的“单身汉”宿舍,两人住一间10余平方米的房间,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这些记忆早已变成历史。如今来黄山风景区,103省道、205国道、京台高速,四通八达。天上有飞机,地面有高铁,去一趟合肥就像串门,上午去办事下午就能回来。景区内的道路全是高标准沥青铺成,平稳顺畅。3条索道和一条地轨缆车,山上山下,景点串联,一日游变得非常轻松惬意。互联网、5G数据通讯覆盖全山,走到哪里都能跟家人视频、音频互动。刚参加工作的员工,每人一报到就能分配工作用房,有客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环境优雅,起居方便。
40年时光,景区公安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变。7层10000平方米的公安大楼在寨西矗立,大型会议室、食堂、地下靶场、篮球场、停车场应有尽有。原先几十人的单位发展成现今全局民警160余人,工作车由1台增加为大小车辆34台,2个所变成治安派出所6个、林业派出所2个,内设机构22个,装备齐全,设施完善,创新的旅游管理和刑侦技术被国家公安部点名表扬。
40年来日月更新,一个原先接待休养型的闭塞景区,华丽转身成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接待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于一身,工作生活于其间,亲历发展,感受变化,特别是在国家如此重视生态、重视发展的时代环境下,相信黄山的明天如日出东方、蒸蒸日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