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本报记者
黎小强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正是徽州最美时节。位于太平湖畔的黄山区龙门乡轮渡村,翠竹青青,茶山绿意可人。晌午,村民饭后又忙采茶。为护航春茶生产,黄山区法院干警赶至茶园,发放宣传手册,讲解民法典知识,温馨话语似湖畔春风。王锡文背着竹篓,边采茶边说,法官送法,茶季纠纷少了。周新龙正在家加工鲜叶,整形机、杀青机、烘干机一应俱全。“我们每天5点多上山,中午吃过饭就加工,一天忙到晚。法官上门讲解法律知识,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他憨厚一笑。
我市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像一片嫩绿鲜茶,润泽着人民群众的心田。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我市法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紧扣目标任务,发扬“钉钉子”精神,认真落实六项便民利民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家门口、心坎里。
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全覆盖
2021年4月1日,远在深圳的刘某通过“安徽移动微法院”,向祁门县法院提交了一份诉讼材料,经祁门县法院工作人员审核,快速完成了登记立案,让当事人少跑了1000多公里。
4月8日,休宁县法院立案庭庭长张家平在手机上打开“安徽移动微法院”APP,“我要立案”“我的案件”等菜单显现。“点击‘我要立案’,就能上传案件材料。”张家平介绍,法官登录审判管理与服务平台,审查材料是否齐全、诉状是否符合要求、有无管辖权等事项,通过登录诉讼服务网受理收案,进入审判程序。提供网上立案服务的同时,他们还力推网上跨域诉讼服务,畅通绿色通道,降低当事人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如休宁县某装饰材料经营部与袁某某买卖合同纠纷案,被告在宣城,通过法院协作,原告成功在宣城市宣州区法院立案。
“近期受理的这些案件,原告或被告在外地,网上及跨域立案为他们提供了便利”,张家平说。法院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满足不同群体诉讼服务需求,成效凸显。
记者从市法院了解到,今年以来,法院完善诉讼自助服务终端、移动微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等载体,立案、查询、缴费、调解、庭审等29项在线诉讼服务实现“一网通办”,网上立案2389件,长三角跨域立案46件,诉讼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护航春茶、春耕生产解难题
茶叶商人汪某多次向江某等茶农收购茶叶,一直未支付茶叶款。江某等人多次催讨未果,无奈之下向法院求助。后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协议到期后,汪某依旧未予支付,江某等人于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案件受理后,黟县法院开启涉农案件执行绿色通道,通过传唤、电话和上门等方式,多次要求汪某立即履行义务,同时严肃告知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法律后果。2021年2月,法院再次传唤汪某并拟采取司法拘留强制措施。面对震慑,汪某立即多方筹措部分款项,同时承诺尽快履行全部义务。
“江某你好,我是黟县法院执行局,你与汪某的茶叶纠纷执行款已经执行到位,并且发放到了你的银行账户,请注意查收……”江某万分感谢。
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市法院开展“护航春茶、春耕生产”专项执行行动;徽州区法院常态化开展涉农民工工资集中执行“护薪”活动;祁门县法院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截至4月30日,全市法院共受理涉农执行案件316件,执行到位476万元。
“春耕忙,茶季到,老百姓需要流动资金。民有所求,我们当有所应。结合我市农村农业春季时令特点,开展‘护航春茶、春耕生产’专项执行行动是有力之举。”市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张其洲话语铿锵。
金融纠纷化解见真功
3月11日,全省首家“金融纠纷调解室”在歙县农商行挂牌成立,这是歙县法院借鉴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金融调解+司法确认”多元金融纠纷化解机制的一次融合创新。该院通过党建联盟共建的方式,由金融机构推选出15名调解员组成专业调解团队,分别在县农商行、县法院设立“金融纠纷调解室”,旨在快速处理金融纠纷、减轻当事人负担。
4月1日,歙县法院速裁庭法官与金融纠纷调解室调解员成功化解一起金融纠纷案,用时不到一小时。
4月21日上午,黄山市金融巡回法庭揭牌仪式在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市中心支行举行。金融巡回法庭由全市法院16位审判工作经验丰富的员额法官组成审判团队,引入标准网络法庭系统、互联网远程调解系统、庭审语音撰写系统等智能化设备,综合运用开庭地点就近选、远程处理云庭审“线下+线上”审理模式,探索对金融纠纷集约化、信息化、专业化审理,积极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
为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法院成立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统一调配,不断强化金融纠纷化解和审执力度;持续开展涉金融纠纷案件专项执行活动,执结金融案件40件,执行到位2120万元,依法保障和实现金融债权。
送法暖企行动不松懈
4月1日下午,市法院组织干警赴屯溪区九龙低碳经济园区,开展“送法进企业”暖企行动,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座谈会上,法官详细解答企业提出的生产经营、劳动用工、合同签订、知识产权等方面问题,介绍优化营商环境司法措施,就法院队伍教育整顿等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参会企业负责人认为,此次活动提升了企业和员工的法律水平和维权意识,希望频次更高一些。会后,法官们走访黄山工业泵制造有限公司和黄山博蓝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查看企业经营、发展状况,深入了解企业司法需求,针对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出切实可行建议。
近日,黄山市某建材公司将一面印有“心系企业
执行楷模”八字的锦旗送给黄山区法院执行局,感谢执行干警在短短半月内帮企业拿到货款。2018年5月,某工程局承建黄山汤口温泉小镇等工程,欠该公司混凝土货款近100万元。公司向合肥市瑶海区法院提起诉讼,经审理判决,被告向原告支付混凝土货款944269.1元,二审维持原判。原告于今年3月5日提出强制执行申请,称春节后许多项目同时开工,急需资金周转。因原告所持判决书不是黄山区法院执行依据,判决内容是否发生法律效力尚不能确定,若要求企业补齐立案材料,再进入执行程序,前后需近一个半月时间。执行干警认真审查执行依据,多次主动联系被告,告知如不主动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公司账户将被冻结,信用评级降低。被告表示配合法院工作,如约给付全部货款。
各级法院执行干警真情暖企,是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全市法院认真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化解涉诉风险、解读法律难点,依托法官工作室平台,多渠道解决企业法律难题,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
护航生态旅游再发力
“本人因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野生动物保护法》,犯下错误,在这里向社会道歉。”3月16日,被告胡某在庭审直播中公开赔礼道歉。原来,胡某在未取得狩猎证情况下,于2018年底至2019年多次捕猎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及生态环境。受案后,承办法官多次往返检察院、森林公安、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了解案情、询问意见,并及时反馈给被告。经积极沟通,胡某意识到错误,并愿承担野生动物资源及生态环境损失的相应赔偿。至此,该起公益诉讼案顺利审结。
4月3日,游客金先生夫妇到黄山游玩,入住一全国连锁酒店。因卫生间漏水,渗到客房,导致金先生4月4日晚上滑倒,被诊断为软组织挫伤。第二天,其妻也因此摔倒。双方就赔偿事宜起了争议,金先生遂上网投诉。汤口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受理后,请黄山风景区法庭派员协助调解。4月6日,黄山风景区法庭调解室内,金先生夫妇、涉事酒店经营者、汤口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大队队员及法庭负责人等聚集一堂。在法官的耐心释法明理下,金先生夫妇和涉事酒店就赔偿事宜达成和解协议。
一次次调解,一次次审判,彰显我市法院干警护航生态旅游的担当作为。为助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我市法院实行环境资源“三合一”审判,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全面落实,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巡回法庭、旅游巡回法庭、法官工作室功能,凝聚多方力量在诉前化解涉旅纠纷。今年以来,全市53处A级以上景区无涉旅客纠纷进入诉讼程序。
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出实招
少年强则中国强。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牵动千家万户的安康幸福,关系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如何依托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契机,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我市法院步履坚定。
3月4日,屯溪区法院少年法庭挂牌仪式在黄山经济开发区法庭举行。这是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出台后,全省法院首家在城区人民法庭以加挂牌子方式设立的少年法庭,是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的创新之举。
振臂一挥,应者云集。屯溪区法院少年法庭挂牌后,基层法院均在刑庭设立少年法庭,依法审结涉未成年人案件,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休宁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朱利力介绍,该院少年法庭挂牌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被告人父母离异,母亲在浙江务工。他常夜不归宿,有校园霸凌行为。因案涉未成年人,若适用缓刑,须家庭、社区监管到位。由此,法官数次与被告人母亲沟通,建议完善教育管理规划;同时,考察被告人所在社区。“条件成熟,我们就可以考虑缓刑,近期宣判。”朱利力说。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构筑保护未成年人“防火墙”,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我市法院深入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4月9日,屯溪区荷花池小学师生走进市法院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历经“我当小法官”、法官寄语和学生代表发言等体验环节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学法活动很有意义,以后一定做一名守法好少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