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过去的五年,全市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黄山高质量发展大局,聚焦团的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工作主线,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着力提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奋力谱写现代化新黄山建设的青春篇章。
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上取得新成效。线上线下一体推动“青年大学习”行动,覆盖全市3608个基层团组织,累计组织参学十一季101期122万人次。在全市青少年中广泛开展“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红领巾心向党”等主题活动2000余场次。选树“青年五四奖章”“两红两优”“新时代百名黄山好青年”等各类青少年先进典型1500余名,通过“青年榜样说”等青春思政课引导青少年向身边榜样看齐。强化网上共青团建设,创作推出《五四精神
传承有我》等一批新媒体产品,持续在网络传递青春正能量。
在发挥团员青年生力军作用上彰显新作为。组织青年战“疫”战洪,组建100余支青年突击队,动员7.5万名团员青年开展防疫志愿服务198420小时,组织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捐赠款物212万元,联合金融机构为50余家受疫情影响企业融资近2亿元。4000余名团员青年在防汛救灾一线开展垃圾清理、清洁家园、净滩行动等活动逾百场次。全市累计注册青年志愿者2.2万人、各类青年志愿服务队176支,常态化组织“青清新安江”等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推报2个项目分别获得全国第八届、第九届“母亲河奖”,“黄小青”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及重大赛会活动中的靓丽风景线。引导青年创意创新创优,连续举办4届黄山青年创客大赛、2届“中国黄山(黟县)青年写生艺术季”,推荐66个青年创业项目在国家级、省级“创青春”青年创业大赛中获得佳绩,成功推报认定省级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11家。引导青年岗位建功,累计实现岗位对接6154人,培训青年14962人次,260个青年集体获评国家和省市级“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号标兵集体”称号,30家企业获评国家和省市级“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深化青少年交流交往,承办“未来领袖
青春使者”国际青年夏令营、“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研修交流营等活动,接待11批次800余名中外青年来黄考察交流。
在竭诚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上增添新举措。深入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针对青年关切,明确10个领域重点任务和10项重点工程并扎实推进。持续关爱重点青少年群体,深入实施“希望工程”,累计募集善款57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20名,为偏远山区儿童募集并赠送图书万余册。实施“情暖童心工程”,圆梦微心愿5751个,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活动400余场次、服务农村留守儿童近万人次。实施“心灵护航工程”,依托专业化志愿者队伍和“12355”青少年服务台,广泛开展中高考减压、心理辅导等活动,累计接听咨询热线3000余人次。推进“青年之家”阵地建设,全市建成青年之家118处,开展“七彩青春”主题季系列活动5568场次。扎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创建国家和省、市级青少年维权岗109家,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41个,我市预青专项考核连续12年获得全省第一名。
在共青团改革攻坚上迈出新步伐。加强团的领导机关建设,推动区县团委书记常态化列席区县委常委会形成制度化安排,落实挂兼职团干部配备工作。扎实开展“一专一站两联”建设,7个区县团代表联络站实现全覆盖。推进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智慧团建”不断深化,非公团建实现较大突破,全市社会领域团组织数达到2185个。坚持“全团抓学校”,深入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加强团教协作,成立了市县(区)两级教育团工委,深化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团学改革,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学社衔接”团支部。完成市青联、学联、青企协换届,联系孵化各类青年社会组织59家,注册青年社工261人。扎实履行全团带队职责,推动全市中小学100%建立学校少工委,建成农村、社区校外少先队组织35个,着力延长延伸红色基因链条。
·李
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