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间最美半新旧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伍劲标

喜欢看那些穿着半新旧衣服的人,那一定是早上从衣柜里翻出来的早年穿过的衣服。带着微微的樟脑香味,淡淡的,幽幽的,比时尚的香水、啫喱水的味道要好闻得多。年轻时买的衣服,符合那个年纪的心态。时隔多年再穿,多多少少的,还有着当年的俏皮模样。

少年时也曾经做过打猪草、采茶之类的农活,竹背篓成了干活时依附在身上的道具。篾匠师傅新编好的背篓,颜色看上去很惨淡,篾丝也糙得很,留着毛毛糙糙的篾刺,不小心就扎进皮肤里,火辣辣的。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背篓就成了半新旧的了,经历了日晒雨淋,浸润了主人身上的汗水。颜色变成了紫红色,油光发亮的,所有的篾丝都被染上了一层岁月的包浆,怎么看都是很不错的工艺品。

读书的时候,也是喜欢穿半新旧的鞋子。新买来的鞋子,不合脚,颜色太新,扎眼。于是,新买来的球鞋,隔天就洗一次,涂抹很多的肥皂,用劲刷。硬生生的在十天半个月里,就把一双新鞋子洗成了半新旧。穿在脚上,舒服,黑的鞋面,草绿的鞋面,都变得有些灰白,很雅致的样子。

看《红楼梦》里黛玉初进贾府那一回,老嬷嬷领着黛玉去见王夫人。看见王夫人的炕上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坐的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黛玉跟王夫人行过礼之后,轻轻地坐了下来,那椅子上搭的也是半旧的弹墨椅袱。原来,连大观园这样的辉煌府邸里,贵人们也是喜欢用半新旧的物件的。

金陵十二钗里,黛玉美则美矣,气质却远不如宝钗。所以,黛玉不适合穿半新旧的衣物,那病恹恹的身子骨,必须要新衣服撑着,才有点生气。宝钗是健美型的美女,那蜜合色的半新旧棉袄,葱黄绫的半新旧棉裙,素面朝天,楚楚可人,娴静淡雅。古诗云:“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宝钗的半新旧装扮,是对这句子的挑战——应该是“衣不如半新旧”。

我教书所在地的小镇,这些年虽然盖了很多的新房子,但是,也还保留着不少的老房子,明清的,民国的,上世纪后半叶的,都还有些一些。有了这些老的建筑,这个小镇也算还是担得起“半新旧”的名号的。

我办公室比邻的是一幢清末的老房子,工作之余的闲暇里,我会站在走廊上,对着老房子看,看着看着,那老房子在我眼里,幻化成了一个人到中年的侠士,他穿着半新旧的绸布衣裳,捧着青花的茶壶,还有宜兴的紫砂壶,里面温着绍兴的女儿红。

老房子的西侧,是古老的街渠,到了晚上,特别是细雨绵绵的秋天的晚上,水渠穿街而过,水汽氤氲,路灯亮起,两边渠岸上的人家,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渠水中,颇有一些秦淮风月的味。在这样半新旧的小镇水渠边漫步,不时还能听到人家电视机里传来的邓丽君的老歌《小城故事》:“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在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的今天,小镇还能保留着半新旧的场景,实在是难得的景致了。

和半新旧的小镇一样,人到了中年以后,也是半新旧的了。昨晚我读《诗经》,读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想到日间看到的河滩上的芦苇,秋天来了,芦花开得很壮观,惨烈的美。在这个一年中半新旧的季节,这些芦花,每一株都飘逸,素淡,萧瑟,像个清瘦迷离的佳人,让人的心情也跟着沾上一丝隐隐的伤感。

蒹葭又是一年秋,少年子弟江湖老。是啊,人过中年了,半新半旧了。光阴渐逝,沧桑满面。赶快多看书,多写字,让人间这半新旧的年华绽放最美的光彩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