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孙洁
在歙县,论绝美乡村不外乎卖花渔村,可要论奇特,当以阳产为首。
我是在淅沥的春雨中走近阳产的。村子四周被油菜花围绕,村内桃花梨花争相辉映,可惜因为阴雨,没有阳光的渲染,没有蓝天和白云,我没能看到最美的阳产!
若是自驾,可以走深渡方向,过定潭大桥后往武阳方向拐弯上坡,到坡顶左拐,路边有“阳产村”的标识牌。五分钟车程后有一岔道口,右拐是去汪山,左拐便是阳产。同行的记者朋友说,在去阳产村的县道上,有一段路边杉树,初冬杉叶红黄相间,在阳光的照射下,艳丽异常,特别适合摄影;从县道拐进阳产土楼的水泥路段,特别窄,建议私家车停在县道边,换乘村民开的小面包车上山。
进入阳产村,我们先登上一处较低的观景台,这里倒也可以环顾村庄形制和坐落环境。
这是深渡镇一个依山而建的山寨,不像徽城、许村,没有马头墙,没有镂空花窗,没有粉墙黛瓦,没有水口廊桥;村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土墙屋,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着一幢。均以青石砌塝为地基,上面夯土建楼,土楼与土楼之间有石板或石板台阶或青石铺地。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都呈现出乡土的美感,有独特的画境、意境、气势。从低处仰望,或在高处俯视:青山、黑瓦、黄墙,温暖的土黄色,原始、古朴、静默、原生态。这是徽派建筑的另类,是徽州山越人的智慧,是落后的生产力和高度文明的奇特混合,是东方建筑文化艺术的奇葩。
阳产群山环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们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土楼群依山就势、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体现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山区民居建筑特色,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
大伙如同孩子般地兴奋,在土楼之间穿梭,拍照,合影。土楼漫山遍野,规模不小,有汇聚成片的,也有散落于漫山遍野茶林松竹之间的;有明朝的古楼,也有清朝的建筑;有普通的方形土楼,有三角形土楼,也有五边形或者八角形的土楼;形形色色,风格各异。
阳产村历史悠久,为郑姓聚居地,郑姓于宋朝时先由歙北迁移至定潭,后迁阳产,为郑半洲再能公之后。据传郑公狩猎到阳产,跟随的猎犬卧于阳产山凹中不愿返回,郑公见其四面环山,山泉清澈,古木参天,经几番审视,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决心迁移定居阳产。几百年的繁衍生息,营造了独特的土楼,更有淳朴热情的土楼人,介绍着自己的祖居,也顺势推销着自己的笋干、茶叶、贡菊、豆制品等土特产。
其实,阳产作为一个地质灾害点,之所以传扬开来,有了如今的名望,有许多因素。与摄影者驴友无意拍就的大片有关,与地方乡贤为家乡奔走有关,与现在网络宣传有关,与本地政府和旅游部门的支持推介有关。并且,还与曾经的两位主政者有关,每每想到这个,我就有些感慨:一般地说,行政领导到了一个地方后,不宜暴露自己的爱好,可是那两位领导却逆向思维了一回,稍微露了点底,结果呢,带来的是黄山摄影事业和产业的大发展,摄影协会的壮大,摄影网的红红火火,网络图片的直观宣传,影响力的快速,对于宣传黄山、推介徽州,百村千幢古民居工程的保护和宣传,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土楼的开发,修路、搭桥、修建停车场,电信宽带的使用,农家乐饮食的厨艺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分阶段实施了改造,新建了公厕、凉亭、观景台,重修了小溪两边的堤坝和阳产古道、村内青石板路,所有电线埋入了地下,所有土楼建筑保持原样,入村的马路边上安装了护栏,道路正进一步拓宽。一切还在进行,未来更加精彩……
山上的溪水潺潺流下,在村里绕了几个弯,美丽而有情调。这里春天的游客不太多,有一种宁静清新之美。
阳产,有一家德味儿咖啡店,老板是一位德国海归,在德国生活了17年,又返璞归真,爱上了土楼,来到这里,在最好的角度,买下土楼,整修后开了一家咖啡馆,最好地保存了原貌。不光是咖啡和茶,整个小店的装修风格都很德式,观景台也很赞,用老南瓜堆成了各种造型,还有南瓜上的土楼素描,真是惟妙惟肖。坐在这里,看土楼,赏雨景,要上一杯卡布奇诺,嗨,味道很正宗!
忽然又想起阮文生的诗,“寂静是巨大的/仿佛与生俱有/深涧里的石鸡/躲在哪里敲鼓/几声试探/几声低沉几声舒缓/黄昏巉岩徽州/一起鼓突了”……
听几个挂着长枪短炮的摄影人说:最好走青石板古道上山,站在最高的观景台上,能看到整个阳产的土楼全貌,黄白相间,煞是好看。阳产的清晨比较有特点,群山环抱的土楼之间,云雾飘渺,如同人间仙境。阳产的秋天最是漂亮,丛林灌木都变色了,姹紫嫣红,色彩斑斓;加上徽州土楼群与家家户户门前晒秋的场景交相辉映,很是壮观。阳产的冬天也特别让人震撼,白雪和黄土墙相映,山顶有积雪,日出时有日照金山一般的奇观,气势非凡,景致绝美,村庄左边那一座尖峰还有点卡瓦博格雪山的神韵呢。
哦,那就等秋冬时节,相约再来一趟阳产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