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黟县 吴卫华
在朱守良《皖江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的书中,一段话可证可见当年的胡元吉学识非一般。“1906年4月5日,严复从上海动身赴安庆就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之职。4月10日,安徽高等学堂召开隆重的欢迎会。‘官绅倾向,恩(铭)中丞礼仪尤殷,诸生欢迎,若拜大将;而旧教员如姚永概、胡元吉诸君皆相推挹。’(严复:《辞退安徽高等学堂意见书》)”
他与当时的怀宁邓绳候、桐城马通伯、姚仲实等人有交往,学问大进。其中的姚仲实名声显赫,家学渊源深。
姚永朴(1861一1939),字仲实,晚号蜕私老人,世居桐城县城内。祖父姚莹,广西按察使。父慕庭,湖北竹山县令。先生同母兄弟三人:长为永楷,季为永概,永朴居仲。仲实幼秉庭训,刻苦自励于学。十六岁补学官学子。后客游湖口、天津、旅顺,授经谋生。189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先后游于同里方存之、吴挚甫、萧敬孚诸先生之门。治诗古文辞,后专读经。于注疏及宋元明清诸儒经说,无不融会贯通,旁及诸史、音韵,博稽而约取,自成一家之言。1926年10月,姚永朴出任筹办中的安徽大学校长,与胡元吉始终有书信往来,态度诚恳。姚永朴把胡元吉(敬庵)视为前辈,在《答胡敬庵书》中“谆谆然勖以经史之学”。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胡元吉应时任湖北巡抚的于荫霖邀请,入幕,帮助训练新军,委办文案。第二年,回到安徽,再次受聘为安徽大学堂的历史教员。
近现代的桐城名家方守敦的诗文中也提及胡敬庵。这诗的序是:“冯汗老用雪字韵赋诗寄予,兼怀黟县胡君敬庵,谊古情多,叠韵报和,亦寄敬庵及长沙陈子慎登阅之,庶如围炉一聚,慨话千秋,不足为外人道也。”
“鲰生偃蹇龙眠嵔,心伤地灵失人杰。故人道远梦魂殷,佳句缄来性情洁。”(《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从此诗句中得知这个时候,胡元吉(敬庵)已经去世,诗人表达自己悲痛与思念。
据《清实录宣统朝政纪》记载:己未,谕内阁、那桐等奏查验第三期报到荐举各员。……安徽廪生胡元吉著以知县分省补用。这有赖于他的才学及于荫霖的推荐。《黟县四志》也记载:“光绪三十四年,湖广总督赵尔巽应诏,奏保人才,称其学有师承,操履笃实。”他得以在宣统三年(1911年),补山东齐河知县,不久就调往菏泽知县。“(宣统)逊位诏下,(胡元吉)辞官归里”。这是胡元吉的一段仕途经历。宣统二年(1910),胡元吉的恩师程朝仪病危,他曾短暂回乡,与他的同门师弟王立中二人侍奉程朝仪,并撰写了《征君程抑斋年谱》(胡元吉 王立中撰 安徽官纸局 民国1912——1949 铅印本)。
胡元吉在敬敷书院任山长,主讲一时,名闻遐迩。作为当时的名流,胡元吉在安庆期间,声名显赫,不仅仅是于荫霖的大力推荐,而且胡元吉也做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皖政辑要》中有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四月,胡元吉联合安庆的名士吴传绮、方守彝、姚永概、胡璧成、蓝晋琦等人上书,请求建立安徽省立教育会。他们在上书的这份公函中,以中国传统佛家安定人心的理念,倡议“近年新政颁行,国家立图自强,诏各省普设学堂,期于无一事不学,无一人不学,国家多一明理之人,即社会少一酿乱之人”,建立僧学校,“添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种种科学”。推举迎江寺僧月霞为会长,拟定详细会规,以省治东门外之迎江寺为会所,以全省各丛林住持之有资望者为会员。“毕业期限敬遵学部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办理。学生以年在二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文理通顺者考选入学,毕业后由会长禀请提学使派员考验,给予凭照。”安徽省僧立教育会七月正式成立,胡元吉全身心投入。胡元吉回转家乡后,以“敬庵”为字,致力教育。查阅《黟县四志·政事志》中记载:光绪丙午年成立县学会,胡元吉为正会长;光绪丁未年成立的县教育会,胡元吉为第一届正会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