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王念平
林平收到《绿水》杂志社寄来的一封信。
信是一位姓赵的编辑寄的。赵编辑信上说林平的作品已经进入征文入选作品,但还需要汇200元参评费。看完信,林平想起来了,二个月前,他给《绿水》杂志社寄过一篇征文稿,但征文启事上说不收任何参赛费。林平看了三遍信后,一咬牙给赵编辑寄去200元。
一个月后,赵编辑来信了:林平文友,你已具备一定的创作水平,但要成为一名作家,还需要扶持和机遇。今后,如有新作可寄我本人,由我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后寄还你,如作品达到发表水平,我当尽力向全国各大报刊推荐。祝创丰。握手!
林平心潮澎湃,他给赵编辑寄去了10篇散文。
两个月过去了,林平没有收到丁点回音,他写信向赵编辑“打探”。赵编辑回信说:林平文友,你的大作我已拜读,感觉文笔不错,但文章立意陈旧,故未采用。望勿悲观,振作精神,我坚信你将来必有大作为。
林平很失望,他已经业余写作5年,至今一个字也未变成铅字,本想得赵编辑的扶持,可对方似乎并无诚意。
林平再次给赵编辑投稿,并随稿附上一封信,发誓称若再不中,他从此便封笔了。
不几天,赵编辑回信说,林平那篇征文稿得了个鼓励奖,发在《绿水》第6期上。
收到样刊时,林平流泪了。
林平决定去赵编辑所在的N市拜访他。
坐了半天火车,抵达N市天已是黄昏。林平打电话到《绿水》杂志社。接电话的正是赵编辑。赵编辑答应来接林平。
一支烟工夫,赵编辑骑一辆漂亮的摩托飘然而至。林平见到赵编辑时,嘴巴张了张,却吐不出一个字。看来,赵编辑只有二十四五岁,而林平已经30多岁了。
吃饭了吗?赵编辑问。刚下车,还没。林平答。这么大老远远跑来,辛苦辛苦。
赵老师,我们到饭馆边吃边聊。
好啊好啊。赵编辑的口气真像个长者。
进了一家饭馆,林平每叫一个菜,赵编辑便说:让你破费,不好意思。
赵老师,我敬你。
赵编辑举起杯,碰过,喝一口说:我该叫你大哥才是。
林平脸红了:我那篇文章能发表,多亏赵老师关照。
赵编辑忽然眼睛一亮:今后你若跟我合作,我保证一年给你发几篇作品。
林平疑惑。
赵编辑说:《绿水》杂志现在由我承包,你若能在你家乡拉到一批文学爱好者,每人交300元创作培训费,我不但给你发作品,还可以在杂志上给你打上编辑的名衔。
这个……我恐怕不能胜任。林平说。
很容易的,这年头只要敢想敢做,靠文学照样有大作为。
林平盯着赵编辑,心里突然涌起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哈哈,实话说吧,现今搞文学纯属手段,赚钱才是正道,傻瓜才一心一意搞文学呢。
林平端起杯,说:赵老师,干!说完自己先喝了一杯。
喝了三杯后,林平趴在桌上不动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服务员拍醒他。林平睁开眼,早已不见了赵编辑,问服务员,服务员说:你的朋友被一帮男孩女孩叫走了,听说去什么夜总会。
林平起身欲走,服务员喊:还没给钱呢。林平忙从衣袋里掏出200元,拍在桌上。
林平花20元钱在一家街边小旅馆凑合了一宿。
林平真的封笔了。
一日,林平上街,一不小心走进一间书店。一本《绿水》杂志映入眼帘。林平拿起来翻了翻,忽然看见一篇题目叫《贼》的短篇小说。林平看完小说,嘴里骂出两个字:文痞!
《贼》是林平一年前寄给赵编辑的作品。现在,发表出来的文章却署着赵编辑的大名。
林平买下这本杂志。
回到家,林平把《贼》这篇小说撕下来,然后又撕成碎屑,走到阳台抛向天空,看着纸屑在金色的夕阳里随风飘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