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寻根

2022年0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李萍

清明前,母亲来电,让我和小妹陪她和父亲去休宁五城扫墓,五城是母亲的娘家,母亲要扫的墓是她祖母朱清规的墓。前年母亲的小姑和母亲带着二妹去扫墓,3个人分头上山,寻找墓地。结果,找了一圈没有找到,还差一点在山上和二妹走散。后来,二妹说:“妈妈在山上喊我,一声声回荡在山谷,吓得我往山下直滚。”

去年五一,上海舅舅舅妈和女儿回老家扫墓,一家人望望眼前高大的山脉,也没有勇气上山。

这次,我约了80后朋友方言开车,母亲一上车就说:“再找不到墓地,我心里都不安!无法向八一(我舅舅的小名)交代。”我心想:这几年退耕还林,农村里的壮劳力都出门打工了。山上的茅草差不多二人高了,灌木丛连片,原来很明显的坟地,现在成了苍茫森林,坟地的位置无法确定,上哪里去找啊?

停好车,喝了几口水,母亲就急不可耐地喊我们上山,我让方言在饭店休息,他说也去玩玩。

通往墓地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父亲77岁,母亲76岁,他们均患有高血压病,怎么带他们上山?我好说歹说劝父亲不要上山,站在山下等我们,父亲自知上山亦是拖累我们,无奈便答应了。我和小妹及母亲、方言上山。我心里非常清楚,我的母亲从来不把自己当76岁的老人看待,总嫌我们干事不利索,不让她上山是不可能的。每次,她都要上山,而且还要走在我们的前面,这次,她还买了一把砍刀,准备像工兵一样在前面扫除障碍。

站在一片群山前面,母亲环顾四周一番,大致圈定位置,立刻弓着腰,钻入树林,我和小妹及方言也急急忙忙随后钻入。

“天哪!哪里有路啊?这怎么办呀?要钻到啥时候?”但母亲似乎坚定了信心,也早有准备,戴上一双白纱手套,边走边用砍刀砍出一条小路,我看见倒下的拇指粗的青竹子和灌木,不由地佩服极了。方言则往另一个方向钻,我一边钻一边喊母亲和方言一声,以免走丢了。母亲说,找到成片茶树的地方就能找到了。这时,小妹说:“妈,我不想进去了,我好害怕。”母亲说:“这有什么害怕的?下次不带你来了,真麻烦!”

小妹每走一步都说害怕,我有点扛不住了,对她说:“你先下山吧,照顾好父亲,在山下开阔处等我们。”

我们继续在森林里钻来钻去,说一点都不害怕是假的,但当时由不得你想很多,只知道一个劲地往空隙里钻,也不知道方向。好在母亲在我前面,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再加上1.8米魁梧的小伙子方言就在附近。

我们弓着腰钻了几个小时,汗流浃背,头发蓬乱,手也划伤,衣服也划破,贼一样地寻找墓地和石碑,惊喜地发现有几块大石头,以为是墓碑,走近一看,是岩石,我们爬到了山坞(山谷)里。这时,经验丰富的母亲发现了什么,说:“走错了,我们走到山坞了,墓地在山腰上。”

于是继续爬,人根本无法站起,只能从灌木的细缝中钻,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干的活,但现在多少年没有爬过这样的山了,我心里祷告:上帝啊!让我快点找到我祖先墓地吧。我又大喊:“老太,如果你有灵,你就不要让我们这样辛苦,快点找到你吧。”方言接过我母亲的砍刀,当了开路先锋。

我们继续朝左边的山上爬去,我心想,我们从右边的山爬到了左边的山,扫了一遍,如果再找不到,就下山。就在边爬边想的时候,我感觉到身边的山像茶山,一滑下去就是一陇一陇的茶园。茶棵多年没人养护,茶树成了野茶树,茶叶成了野茶,而每一棵茶树都疯一样地和其它灌木争夺阳光,长成几米高的大树。茶棵的四周环绕高高粗大的杉木、灌木丛及野竹。

终于,我发现两处墓地,有人祭扫过。既然有人来过,那么附近肯定有路,下山也会方便,不用连滚带爬。

突然,不远处的方言问:“老祖宗叫啥名字?”母亲应答:“朱清规。”只见他蹲在不远处,用砍刀的尖头在一块被青苔包裹的小墓碑上刮,我赶紧爬到他身边,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直到露出“先妣朱清规”五个字。我激动地喊:“妈,妈,找到了,找到了!”母亲一听“找到了”,急匆匆地转身爬过来,我说“慢点慢点,找到了就不用急了”。

蹲在墓地,母亲激动地说:“吴家的祖先,你要保佑这个男孩(方言),是他帮助我们找到了你。”

我大声呼喊父亲和小妹,让他们与我们分享快乐。我的呼喊回荡在山谷中,居然被我父亲和小妹听见,他们也着急想上山。母亲又叫我去接应他们,结果连滚带爬,眼镜丢了,模模糊糊地看见我妹妹和爸爸还在很远的山下,我不想爬来爬去了,叫他们不要上来了......

在方言的帮助下,我们清理了墓地四周的灌木杂草,砍掉了附近高高松柏上的矮枝,让阳光照在墓地,并请方言用手机为我和母亲在墓地留了影,以便传给外地的亲人。朱清规是位了不起的徽州女人,她养育了两位女性革命者,一位吴梅影,葬在八宝山,一位吴树琴,葬在龙华公墓。作为革命者,她们抛弃了徽商显赫家庭里安逸的生活,毅然追随陶行知先生,奔赴延安,将青春及一生奉献给自己深爱的祖国。

墓碑是1983年重立的,至今已30年了。我发现祖先的墓地其实很好找,就落在这座山最大最粗的一棵松柏下面,那棵大树就如“消息树”,我想找个什么挂在树上,以免以后又找不到,看看四周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挂,也就罢了......

返回的路上,母亲心情非常高兴,说:“你的眼镜我赔你!今天完成了心愿。”我哈哈大笑说:“老太说这个晚辈太节省,这眼镜早该换了,就把我的眼镜一扔。”我快乐地和八一舅舅打电话,他听后更是高兴,居然也说:“你的眼镜我赔你!”清明能找到祖先的墓地,这也是我们晚辈的心愿吧,至于眼镜那是再小不过的事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