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种豆田塍上稻盛豆苗稀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江红波

黄豆在山村是稀罕物,难得一见,如它曾经的古名“菽”。山村林多地少,自给自足的时代,那点地必须精打细算才行。民以食为天,山里人家过年不杀一口猪,就不像个家的样子,那些茶棵地里能种的,几乎是山芋和玉米,枝繁叶茂或是匍匐在地,趾高气扬地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家边的菜地,不同季节,不同菜蔬轮流着登场亮相。黄豆,只能委屈着,去不了大地方,无奈地等候着。它知道,村人逢年过节时,必须它登场,豆腐、豆腐角、煎豆腐,不然年都不是年。急也没有用,就淡定吧,穷忍着,富耐着,总有扬眉吐气的机会。

稻秧插下去了,秧苗变绿了,也就轮到豆子登场。田塍是黄豆的去处,急不来的。沿着稻田,淤泥堆成的拦水田埂,有那么一点高,可以见缝插针地点上几粒豆。田塍外,也来上两行,那狭窄的地方也只能两行。

临水而居,豆子容易发芽、出土,淡黄带着绿意,两瓣叶子突然张开,在边上坐等昆虫飞来的青蛙,看到了动静,误判了也毫不犹豫地吐出舌头卷过去,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漏网一只虫,它爱岗敬业,豆苗就没有了,只能补种。

黄豆与水稻,比邻而居,成为守望相助的朋友。稻田,是村人一年的希望,时常要去耘田、放水,黄豆也就得到恩宠,割一把草给放身边,遮挡阳光,肥沃土地。看着秧苗分蘖,黄豆开花,村人有着的是兴奋与满足,没让一点儿空地闲着。

田里,是拥挤热闹的,有水稻的盛会,整片的都是绿意,然后一片金黄。田塍上的黄豆,开始是瘦小而低矮,然后不甘心地成长,围绕着稻田开始抛头露面、枝叶繁茂,高过水稻一头,成为水稻的哨兵,遮挡不了风雨,却堵着顽劣的村童或是调皮的牛羊进入稻田疯狂,有它做牺牲,水稻也就可以安心生长了。

季节的轮回,大地上的植物都在变化,水稻黄豆携手生长。水稻一袭黄袍,沉甸甸的稻穗在低头沉思,黄豆则是腰间枝桠下鼓囊囊的豆荚,带着自豪站在那里。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等待着主人到来。

水稻整齐地被镰刀收割,然后被打落在板屋(打稻的农具)里,挑回家。村民拔下黄豆,叠放整齐,扯几根稻秆捆起豆萁,一担担挑回家。水稻和豆萁有着亲密的接触,生长时节,黄豆站在稻田的外围,警觉地陪伴着,如今稻秆紧抱着豆萁,温暖着一道离开山野,回家。

晒场上,摊开的竹匾里,是稻谷的地盘,而边上的空地是豆萁的栖身地。它们,在村庄里又在一起了,只是以前是站着,现在是躺着。站着的时候,是兄弟,躺着的时候,是亲人。无论如何,总是在一起。

烈日的暴晒,水分慢慢地散失,潮湿的稻谷开始干燥。豆荚里的水分,也悄悄蒸发到空中,突然“啪”的一声,圆圆的黄豆从里面跳出来,还是当初种下的那一粒,它们的容颜没有任何的区别!“啪”,又是一粒豆出来,晒场上很快热闹起来。

时间的轮回,从家里出发,又回到了家。春天里,带着期望出门,与泥土天空为伴,到秋天带着幸福归来,成为粮仓里的充盈。生命在于轮回,只是那生长的岁月里,那经历的风霜雨露、雷霆风暴,成为历练而变得充实。

黄豆与稻秧相伴,在山脚的稻田里,相望三五个月,然后都拥有了金黄的外表,这是自然的嘉奖,也是自身的努力。山野是孤寂的,有着相伴依靠的朋友,也就努力地走着。山野是有风雨的,有携手同行的亲人,也是无畏的,它们的努力与奋进,以饱满的姿态出现在村人面前时,不知道,有谁会想起它们的过去,那相伴的岁月?

米饭喷香,豆腐柔软,它们以另外的形式,脱胎换骨出现在盘碗的时候,我总想起山村,它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我的年少记忆里。它们的成长,换来了我们的生活。有些文字去怀念,当是一份尊重。它们,更是我们的亲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