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汪红兴
暑假的一天,我和妻去探望家住小山村的岳父岳母。
到娘家了,妻笑意盈盈。岳母在,却不见岳父的影子。
“阿大呢?”妻问。
“在地里锄草呢!”岳母答道。虽是年近八旬的老人,岳父和许多乡亲一样,劳动惯了,闲不住。
知了声声,在离家不远的地里,果然见到了岳父,只见他戴着顶破草帽,脖子上挂着毛巾,正舞动着锄头,汗如雨下,但气色很好,身体硬朗。见到了我们,喜笑颜开。
回家的路上,边走边聊,岳父突然面带自豪地对我们说道:“我要告诉你们一件喜事!回家拿样东西给你们看!”
什么喜事?我们都没听岳母说起。升官了?发财了?这些都轮不上他了,还能有什么喜事呢?我心里世俗地琢磨道。
到家了,岳父一放下锄头,就匆匆地钻进房去了。不一会,只见岳父拿出一个用报纸包住的小包裹,外面还用绳扎住。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露出了一个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封面,打开内芯,里面是张荣誉证书,“你看,这是今年七一,乡党委奖励给我的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岳父高兴地指给我们看。
原来,这就是岳父所说的喜事。我们知道,他有着57年的党龄,获此殊荣,能不喜上眉梢?我和妻赶忙叫岳父捧着证书,用手机拍个照片留念。
谢了顶的岳父就站在自家门口,捧着鲜红的荣誉证书,开心地笑了,落日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密密的皱纹一圈圈漾开了。那神态就像个天真的孩子,有些腼腆,有点害羞,但眼光是澄澈透明,阳光温润的。那笑容,是那么地灿烂舒心,发自肺腑,毫无做作。
因为我们都对岳父知根知底,他虽是个普通党员,但无论岁月怎样更迭,他始终对党怀有深情,充满敬畏。
岳父的深情,来自他几十个春秋的成长阅历。他出生于抗战期间,世代农民,家里一贫如洗,祖父和父亲给人打长工,食不果腹。父亲去世早,是体弱的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吃尽了苦头。解放后,政府分田分地给他家种,依靠自己的勤劳,终于能吃饱饭了,还读了两年书。他从内心里感激党,决意听党话。
18岁那年,岳父听从党的号召应征入伍,在浙江舟山海岛上服兵役。在部队里,他刻苦训练,听从指挥,乐于助人,多次被连队评为“五好战士”。1960年,在部队首长的推荐下,他举起了右手,庄严地宣誓,加入了党组织。部队的熔炉锻炼了他,从那一刻起,他就觉得是党员就要带头,就要吃苦,就要为党添彩,不能做对不起党的事。
四年后退伍回乡,成家立业,组织上分配他担任乡武装部长,他把这个工作干得风生水起,深受领导和群众好评。每月薪水有33元,但家里的重活轻活都落在岳母身上,他于心不忍,适逢上级要求精简干部队伍,于是,干了两年的他解甲归田,专心“刨地球”。
头两年,岳父还在大队里兼任副书记,后来,随着一男五女的出生,还有老奶奶和未娶亲的哥哥一起生活,一家十口像大山般沉重的担子,一起压在他们夫妻二人身上,苦不堪言。他只能更加起早贪黑,耕田砍树,勉强维持一家人温饱。两个大女儿没钱读书,就提早让她们在队里挣工分。同时还想尽办法,四处借钱,硬是将一儿一女(我妻子)培养成大学生,当上人民教师,这在村里是头一家。即便生活有多么苦难,可他从不愿向组织申请过一分钱困难补助。他总是对家人说,国家也困难,我们要为国分忧。
妻记得,还在读初中时,有次班主任说,家庭困难学生可以申请困难补助,年少的她,看见有比她富裕的学生都写申请了,她也就领了张表准备填,表要拿回村里签字盖章,不曾想给岳父知道了,他把女儿一顿臭骂。说不要跌股,不要给政府添麻烦。申请表最后作废了。
岳父一心向善,平时村民有什么难事,他总是及时伸手,在村里起表率作用。路上,看见老人挑的担子重了,他就主动接过来;村里有夫妻因小事吵架,闹得不可开交,他就上门做工作,劝和双方。前些年,村里有人滥砍乱伐,他就及时报告乡里,请有关部门迅速制止,自己参与护林。村里有什么公益活动,他总是踊跃参加,投工投劳,甚至捐钱捐物。
记得2003年暑假,妻子带儿子回娘家。村里自来水水路不通,岳父主动去通水路。当时读三年级的儿子,将他这事写进日记,里面有一句“外公是我的骄傲”,岳父读了高兴得像喝了蜜似的。
一辈子,除了当兵四年,岳父就固守在小山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田种地,养猪养牛,活得简单,活得纯粹。平日里,最喜欢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倡导勤俭持家。对家人要求严格,前几年,有儿孙后辈打麻将,每到春节家人相聚,他都要把打麻将的儿孙们数落一番。他总是说,要多做好事,勤勤恳恳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这次岳父被评为优秀党员,是因为他在今年清明节期间的一次救火行为。村里有一个哑巴女人上坟祭祖,不顾政府禁火令,私自烧纸钱,不想引燃了坟边的干茅草,顿时浓烟四起。这时在对面山干活的岳父发现了,赶忙大声呼喊:“起火了,起火了!”惊动了附近村民,岳父也从对面山跑来救火,并叫人打手机报告村里乡里。村民拿着锄头、柴刀、水桶一起赶来,岳父不顾年迈也加入其中。不久,乡村大部队赶来,好在发现及时,火势迅速得到控制,过火的面积不大,一场山林大火避免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七一前,村里评选优秀党员上报时,村长动情地说道,一个年近八十岁的老党员,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并参与救火,这样的人还不能成为优秀党员吗?于是,在座的掌声雷动,一致通过。
是的,善良、党性,早已浸入了岳父的骨髓,融入了他的生命。这些点滴的平凡小事,没有谁叫他做,但他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党员,做这些都是应该的。入党,就是要始终不渝,跟党走,争做好人,多做好事,不求回报,不辱党员称号。这是他朴素的信仰。
风风雨雨八十载,岁月苍老了岳父的容颜,但不变的是情怀。心中有党,眼中有爱。
因此,对于党给予他的荣誉,他是双手接过,感激不已。八年前,岳父也被评过优秀党员,还将那奖状贴在老房子的堂前。拆房子时,他当时不在家,二女儿掲下,后来不知放在何处,他还将女儿数落了一顿。
红尘滚滚,或许在有些人的眼中,这份荣誉微不足道,可在一个老人的心中,这是神圣的,因为他就像棵乡间小草,虽然卑微,但未受污染,不忘初心,生命长青!
在乡间,还有多少这样可爱的老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