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王木木
夜深人静,我一次次由假寐状态下清醒,再强捺着闭眼试着平静入眠。当所有的努力成为功亏一篑的陡劳后,我会悄然翻身下床,到书房里静坐。身体里是两股力量的角逐,而我成了一个莫衷一是的战场,疲惫已极却又奈何不得。
这是我在等待儿子高考成绩发榜前的真实写照,高考结束至成绩揭晓的半个月里,每一个夜晚都是如此煎熬。儿子的成绩和他的学习状态在他12年的学生生涯里,从未真正让我满意过。进入中学后的六年,我们家更是切断了有线电视和网络,因为无计可施,我们只能效仿过往的成功经验。
儿子很顽固,虽未有惊世骇俗的青春叛逆行为,但是,他的我行我素却每每让我光火。从小我让他写日记、诵读,他也只是听听而已,从不发表意见。但是,他的整个学生时期,我真就从未听过他给过我所期望的读书声。进入高中后,他的身高迅速达到并超越了我。有时候,他会为学习和妈妈顶撞,嗓门一个压倒一个地喧嚣耳畔。高知的外婆经常教我在他们母子冲撞中如何扮演父亲的角色,那就是父母一定要当好公安局和教育局的角色,平时废话别多,要保持威严。我也真的一直勉力为之,时常会在他们纠缠着不可开交时厉声训斥儿子。但我很克制,不给他任何顶撞我的机会,我会在他爆发之前自然离开,绝不给他当面发飚的机会。男孩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一旦发生正面冲突,哪怕只是一次,那父子之间的关系必将会发生不可逆转的质变,因为我确定,威信不过是一份彼此相互给予的面子而已。
手机,是多少孩子家长们梦魇般的存在,岳母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我真的不忍心看一个早已习惯于看电视的老人无所事事的样子,当我用一笔不菲稿费为岳母买了一部大屏智能手机时,尽管一片“责备”声,但每当看到她从此可以兴致勃勃地追剧,再一如从前地和我们讲述观后感时,我便会欣慰不少。只是也因为这个手机,成了我和儿子每一次冲突的导火索。
每天放学,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窜到外婆房间,再不由分说地夺走,打静音再着急忙慌地捣鼓一番。外婆对孙辈,总是迁就多于责备,但越是如此,她会越急,经常就没来由地要主动把手机还给我们,说她不要了。心知肚明的我做儿子工作时,儿子忍着听完,转过身就会去质问外婆是不是向我告他状了。祖孙俩常会因此不真不假地闹不愉快,外婆开始防贼一般在每一个临近放学的时间段警惕着,将手机换不同的地方藏起来。现在想起来有时候也的确很搞笑。
儿子喜欢唱歌,喜欢打篮球。但爱好得有些不分时候都要尽兴。不过每次月考,成绩也还能在班上摆个前十名,这对我们多少也是个安慰。但妻子教育局的角色还在尽心尽力,稍有放松便有新问题出现。
我们弃之不用的旧手机、儿子自己不知道从哪淘换的二手手机,简陋却丝毫不影响他聊QQ看微博,一个又一个形状不一的MP3,都在妻子蹑手蹑脚的督查中被发现搜出。我自是要在儿子敢于冒犯家长尊严时挺身而出,偶尔也会和恼羞成怒的儿子比比嗓门,大声喝斥。也只有如此了,看着块头比我还大的儿子,我偶尔也会有些中气不足。斗智斗勇中,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放低了对他的期望,这一度对我们的信心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高中三年,他消耗并打击着我们的何止是耐心,我们一度被抛至绝望的边缘。总结下来,他做的是我们最不愿面对的。有一次,我不得不再次板起面孔,我对他说,就算情商为零,我们所做的一切,你也不能视若无物吧。你如果实在不能管制自己,无法自觉学习,那么,你装也装出个样子吧,不会装?那OK,你就争取不做大人不希望你做的事,这样可以吗?我几近放弃地说出这番话。
儿子最让我欣赏之处便是脾气还算好,他会在我情绪激动时,用默不作声来瓦解我的攻势,这是我在他的年龄里无法做到的。他和我心照不宣地拒绝“硬碰硬”,让我和他的高中三年和平度过。
临近高考的几个月,我们因为再也无力督战而不负责任地将他交给了学校晚自习和培训机构。真的是应了眼不见心不烦吧。这临考前的决战三个月,我们除了接送,什么都不管,也少有地心情轻松了。我们在想,一个人一条路吧,即然你不是学习的料,那好吧,你自便了,到时真不能怪着家长。
可“无心插柳”的收获总是意外。毅然决然地随他去,他倒并没有想当然地将自己当成破罐子。直到高考前夜,他依然没有在家复习。
高考,我们一家人无比轻松,我们也彻底做好了他遭遇滑铁卢的心理准备。虽心有不甘,但无可奈何。
自考试至成绩揭晓的半个月间,我接受着无数人措辞不一的关心,“儿子考好了,要请我们喝酒哦”“大宝考得不错吧”“你儿子应该行吧,放心”。我心虚地点头回复着,脸上挂着制式笑靥,天才知道,我有多么盼望儿子的成绩别让我们太过尴尬,我不止一次和妻表达着共同的愿望,“真不想有多好,达到一本线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6月23日,高考成绩发榜日。
已经一夜未眠的我精神抖擞地被妻子赶着到了单位,“你走吧,你在会让我更紧张”。到了办公室,坐立不安,没有出息地点上一支香烟并矗在阳台上,双手合十,像模像样地拜了两拜。电话响了,那头传来激动的声音:“高出一本线46分,全省文科排名四千多。”我语无伦次地近乎嚎出来:“我很满意。”大学已经不成问题了,而且还有一定的选择余地。这样的分当然谈不上最好,但对于我而言,已是难得的知足。
接受众多同事祝贺时,我的眼睛竟湿润了,因为一路走来,我最能感知和体会到做一名高考生家长的艰辛,我只能说一句“不容易”。
下班回家的路上,心湖已恢复清澈宁静,路过小区大门时,三位足有八九十岁的老奶奶在很有些气势地谈论着关联她们的高考,“我家孙女不到一本哦,才500分不到。”“文科还是理科呢?理科500分就是一本啦。”“就是嘛,不懂别瞎讲!”
天哪,这一天的中国,还有人不在谈论高考吗?我听着不禁哑然失笑,我笑得真心轻松,因为一份“尘埃落定”的踏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