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陈佳
月亮大大
开门呢呀
堂前哪个来
外公外婆来
来做么唉
帮尔家女做媒
做到哪里
做到青山坞、苦竹培……
外婆靠在竹椅上,有一句没一句地哼着那首乡村童谣。
夏夜,皎洁的月光洒落在桃花坝上,身旁的大中丞坊、村头的水口古樟,都拖着黑黢黢的影子。几只萤火虫,像微小的雪花,在成片的桃树影里忽隐忽现。我和小表哥光着膀子,穿着土布大裤衩,在桃花坝的平整空地上追逐嬉戏。
外婆家在歙县雄村。老房子就在雄村桃花坝大中丞牌坊的后面。三十多年前的暑假,我们三五个孩子相邀着一同去外婆家玩耍,到河滩里摸鱼,在牌坊下捉蟋蟀,爬古樟树上抓知了,那是童年里最开心的时光。
夕阳西沉,外婆忙完一天的活计,便摇着那把麦秆编的大扇子,聚到桃花坝上,同那些纳凉的大妈大婶一起说鳖,闲话一箩筐。我和小表哥自顾自疯玩,有时玩累了,便会围拢在外婆身旁,央求着她讲故事。
“外婆,你说咱这个村为什么叫‘雄村’啊?”
“这个村子只生男不生女,所以叫雄村呗。”一旁说鳖的大婶笑着答道。
“别听她们瞎说”外婆用扇子驱赶几下蚊子,清清嗓子解释道“雄村原名洪村,元朝末年,曹姓人迁进来,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这句话,改名为雄村的。”
外婆是位退休的小学教师。她给我们讲故事总能引经据典,满头银发里似乎藏着都是典故。孩提时候,我们一群娃娃最喜欢听她讲雄村的故事。
“外婆,桃花坝上这个‘大中丞’牌坊是什么意思呢?”
“那是说咱们曹家出了一个大丞相。”另一个乘凉的大妈抢着回答。
“这个回答,就不全面了。咱们雄村可不止出了一个大丞相”。外婆用扇子指了指那座三间三楼、四柱冲天的大牌坊,说道:“大中丞坊也叫做光分列爵坊,是清代乾隆年间建造的。明清两代称各省的巡抚为‘中丞’,‘大中丞’所旌表的是明代成化年间进士曹祥、明代隆庆年间进士曹楼,以及清代进士曹文埴。”
“这些都是咱们雄村曹家人哦。”刚才抢答的大妈满脸的自豪。
“对啊,咱们雄村曹家不仅走出了曹文埴、曹振镛父子尚书,还有很多的文人官宦”。外婆掐指细数起来“你看,牌坊上镌刻着明清两代雄村家族中中举者和显宦的姓名,都是咱们曹家引以为豪的。‘光分列爵’就是对曹氏家族里成就最显赫的人进行的褒奖,使他们在历史的纪念碑上代代相传。”
“外婆,那个‘四世一品’的牌坊是不是就是表彰咱们祖上四代都是一品大官呢?”
“那座‘四世一品’牌坊上镌刻的是曹文埴和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的姓名与一品官衔。”外婆解释道:“曹文埴,是咱们雄村人。他25岁就考取了‘传胪’,他当了很多年的户部尚书,办事干练,不徇私情。他还是《四库全书》总裁之一。乾隆皇帝6次南巡下扬州,都有曹文埴在身旁办差,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宠爱。”
“戏文里乾隆爷身边的那个曹大人,就是曹文埴吗?”
“是啊。因曹文埴不愿意与和珅为伍,他52岁时候就以赡养老母为由返回雄村。乾隆皇帝庆寿时,他曾两次专程返京,为皇帝贺寿,博得乾隆欢心。由于曹文埴的特殊身份和巨大奉献,又获皇帝的厚宠,所以乾隆赏赐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均授衔一品官。这样,加上曹文埴本人是户部尚书,也是一品官,这样就自然是‘四世一品’了。”
“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也是一品官,那这样不应该就是‘五世一品’啦?”
“是啊,也有人说应该是‘五世一品’。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刚成年便中进士,有父遗风,深得乾隆宠信,不断加官晋爵。嘉庆时官至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嘉庆外出巡视,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外理政务,代君三个月。留下‘宰相朝朝有,代君世间无’的佳话。”外婆说道:“说起曹振镛,他的故事可就多了,比如‘姐弟劝学’,比如‘宰相出门坐棺材’……”
“那你先说‘宰相出门坐棺材’的故事吧。”我好奇地瞪大着眼睛。
“说是乾隆末年,曹振镛从京城回雄村为母亲奔丧。他母亲是一个丫环出身的小妾,按族规,这样身份的人死后,她的棺材是不能从大门抬出安葬的。曹振镛非常敬重自己的生母,但在当时那样的封建社会里,就是他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也无法改变生母可悲的命运。为此,曹振镛于心不忍,总想让母亲扬眉吐气一番。所以,在出殡那天,他请了16人抬棺,数百人送葬,整个雄村素裹淡装,悲天恸地。可是,当棺材抬到大门边时,被曹氏家族的族长挡住了,‘国有国法,族有族规,你曹相爷深明大义,可别坏了家乡的规矩!’曹振镛见状,不由得冷笑一声,随即脱下麻布孝衣挂在棺材的边上,又吩咐随从为自己穿上相服,戴上相冠,在众人的搀扶下坐上了棺材。这时,礼炮声大作,‘相爷出府喽,快快让道!’曹振镛就是这样坐着16人抬的棺材,威风凛凛地把母亲送出了曹府的大门……”
“呀,宰相出府真威风!外婆,你再说‘姐弟劝学’的故事吧”
“与雄村隔着新安江相望的那座尼姑庵,曾经住着曹振镛的姐姐。”外婆望了眼隔河对岸的慈光庵,缓缓地说道:“话说曹振镛幼时顽劣异常,无心读书,姐姐苦心规劝他说:‘你不用心读书,将来如何登堂入仕,承继父业?’曹振镛夸下海口:‘他日我定为官,且胜吾父。’姐姐有意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出家千里为尼。’曹振镛从此刻苦攻读,果然不负姐姐所望,考取了进士,官至军机大臣,权倾朝野。于是姐姐不食其言,坚持要出家,曹振镛苦劝无效,又怕姐姐在千里之外孤苦伶仃,就按照村里的说法‘隔河千里远’之意,在新安江对岸建了一座慈光庵供姐姐修行。”
“外婆,你说河对岸的尼姑庵里还有小尼姑吗?”
“有哦,漂亮的尼姑姐姐,还会念经呢。”一旁的二姑奶奶憋着没牙的嘴,打趣道“你们这些娃娃,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也到桂花厅里栽一株桂花树呀!”
“是啊。雄村曹家这么多名人,他们都是从村中的‘竹山书院’走出来的。竹山书院由曹景廷、曹景宸兄弟捐资建造,就在桃花坝旁。”外婆指着身旁的竹山书院,告诉我们:“书院厅堂正壁悬蓝底金字板联一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这是曹文埴所撰,意在勉励后学之士。竹山书院旁那座‘文昌阁’,飞檐画栋,八面玲珑,阁顶用纯锡铸造成宝葫芦形,既寓意为文曲星高照,又说明曹氏乃以才入仕、先学后臣的翰墨人家。书院设堂讲学的地方叫‘清旷轩’,清旷轩还有一个称谓叫桂花厅,因轩前小巧的庭院中遍植桂花树而得名。曹家有族约:凡族人中有中举者,可在庭院中植树一棵。满园的桂树,显示出咱们雄村历代人才辈出啊……”
夜,渐渐深了。在桃花坝上说鳖、闲聊的人渐渐散去。
晚风吹拂,不远处文昌阁飞檐上的“金雀铃”叮当作响。我和小表哥对着飞檐上的铜铃铛呆望遐想,盘算着如何才能弄一个下来藏进书包里,开学时当做炫耀的宝物……
不远处,一位种田晚归的妈妈,拿着细细的竹丫枝,在古樟树下大声呼唤着自家孩子的名字。夜色笼罩的河滩上,三两个顽童被竹丫枝“请”回家,走上桃花坝,还一步一回头地朝我们这边张望。
“外婆,我有点困了,你接着讲故事呀……”躺在竹床上,我微微闭上了眼睛。
外婆摇着扇子为我们驱赶蚊子,又轻声哼着:
月亮大大
桃花坝上
村头哪个来
曹家外甥来
来做么唉
来接老奶奶
接去哪里
接到北京城、上海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