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鼠年说猫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鼠年说猫,天公地道。记得也是在这春鸟呢喃的时节,母亲不知从何处捡回来一只已饿得奄奄一息的小猫,细心地用自己都舍不得喝的米汤喂着眼睛还没睁开的小猫。

我知道母亲养猫有她不舍的情结,记得那年幺妹二岁时饿晕不省人事,老鼠也饿得啃她的脚趾,等母亲发现时幺妹右脚小趾已被啃掉了,成了“九趾妹”,母亲因此恨老鼠,总想养一只猫。小猫终于救活了,睁开了眼,“咪妈”。“咪妈”叫个不停,母亲那布满皱纹的额头也舒展了,像一朵饱经风霜的菊花。

人疼猫猫撩人,小猫整天围着母亲转。母亲纳鞋底时,鞋盘里不断滚动的麻线团成了它的活“尤物”,只见它时而四脚腾空抱着麻线团蹬圈,时而在地上玩狮子滚绣球,时而把毛线团抛出三五步远又猛虎扑食般扑上去咬住不放。母亲的鞋永远做不完,它也练就一套“扑”“搡”“擒”“咬”翻筋斗的硬功夫。我在桌子上安心地写字,玩累了它会出其不意地蹿过来抱一下你的小腿,或在母亲的围腰下蹭来蹭去,不时地弓背翘尾“咪妈”。“咪妈”,似小孩在撒娇。半夜里,它悄悄地钻进母亲的被窝里蜷成一团“咕噜”“咕噜”的睡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家的猫子赛於菟。小猫在三个月时,就已经会逮二三寸长的小老鼠了,它把逮到的小米鼠先放下不急于吃,留着猎物当活靶子操练操练,前挠挠后撩撩,左爪抓右爪弹,又推又搡。还互相斗智,老鼠躺在地上睁着眼睛装死,猫也凝神屏气半眯着眼睛一动不动,老鼠以为有机可乘冷不防一个鹞子翻身想溜,猫一个箭步扑上去又擒住了。如此三番,玩腻了就把老鼠叼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吃掉。然后用舌头把爪子舔干净,并在爪子上沾点唾液假斯文洗洗嘴脸,以避免老鼠远远地闻到它满身的血腥味而逃之夭夭。

小猫吃饱喝足以后,经常无事生非,把家里报晓的大公鸡撵得屋前屋后“咯咯咯”乱飞。邻居家的老花狗躺在地上休息时,狗毛茸茸的长尾巴不时地扇几下驱赶苍蝇,小猫就蹑手蹑脚地接近它,用前爪在狗尾巴上轻轻地挠几挠,老狗没反应,它用两爪又拽又揉,老花狗火了,猛回头反扑过来,小猫脚不沾尘飞一般蹿上门前的臭椿树上,善攀援可是它的看家本领,老花狗追到树下,瘫坐在地上“汪汪”狂吠,望树兴叹,而猫在树上悠然自得。

你见过猫蛇斗吗?一次一只大老鼠在猫的追逐下钻进了菜地旁的稻草堆,猫偷偷地潜伏在不远的草窠里,直竖两耳,圆睁双眼,纹丝不动,只有尾巴末端不时地摆动。这场蹲守战考验着耐力,足有大半天,连躲在草堆里的老鼠也耐不住了,突然冲出来钻进了菜地里,冤家路窄,恰好被游移在菜畦里的乌梢蛇撞上,被蛇一口咬住。这条蛇足有一米多长,它咬住老鼠急忙向水塘逃去,准备找个幽静的地方享受美餐,殊不知黄猫在前挡住去路。蛇见这个怪物怒目圆睁,双耳后压,弧腰拱起,胡须上扬,正露出尖尖的猫齿向他“咪呀”“咪呀”怒吼。见势不妙蛇前半身顺势呈“S”型昂起头,后半身盘起呈攻击状,尾巴不时地抖动,时而有“忽忽”声,眼睛直盯着猫,尽管嘴里含着肥硕的大老鼠吐不出长信子,但还能听到“呲”“呲”的攻击声。双方虚张声势对视了一阵子,最后还是蛇怕误了卿卿性命,乖乖地丢下口中食溜之大吉。

母亲经常念叨“远亲不如近邻,能帮就帮一把。”奇怪的是懵懵懂懂的猫,却好像也听懂了母亲的话,不仅看好自己的家,还起早贪黑跑遍一条村,把什么循梁鼠钻洞鼠穿村鼠都逮光了。没有老鼠捉的时候,猫喜欢经常往田畈里跑,母亲说大概是到田里捉水老鼠和浪花鱼去了。查古书《礼记·郊特牲》上有:“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又《逸周书·时训解》记雨水:“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春暖雨水多,鱼活跃产卵,是水獭捉鱼的时节,也是猫抓鱼的好机会。据说猫抓鱼是半夜里守在田缺边,两只目光如炬的眼睛盯住田缺,不是小猫钓鱼般三心二意,也不使用尾巴点水钓鱼的苦肉计,而是当今时髦的热词“猫蹲”,等鱼逆流而上时,眼疾爪快的猫迅速抓住鱼顺势拖上岸。记得那是一个雨季的半夜,我朦朦胧胧中听到猫“咪嗷”“咪嗷”大叫不止,好像在说:“你们快起来啊,我有急事啊。”母亲听到了,急忙披衣点灯查看,惊奇地说猫逮回来了一条鱼。我一轱辘爬起来看,只见一条黑黝黝滑溜溜的鲇胡子躺在地上挣扎,足有一尺多长。原来猫叫是要母亲起来收获它的战利品,这真是一只懂得感恩的灵猫。鲇鱼身上生有很粘滑的液体作保护层,就是人逮也要下一番功夫,不怎么喜欢水的猫是怎么抓到的,我至今也想不明白。

还是在这水哗哗的四月间,一连多天没看见猫了,母亲找了几条村,乡亲们都说这几天猫没有来,去猫经常光顾的那一片水田里,苍鹭在昂首高步,牧童在浑水摸鱼,就是没有猫的踪影。又过了几天,终于有人看见猫的遗体漂浮在那一片田中间的水沟里。我们埋葬了猫,母亲吃不下睡不着,眼圈红了好多天。

如今,母亲已经驾鹤仙去,黄花猫也不幸溺水多年了,但是母亲和小黄猫的身影经常在我眼前浮现。改革开放后,全村人早已脱贫富了起来,耗子也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难题,可我还是养了一只猫,想在心底修养一份善意,留存一份思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