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枝已约风为友

2022年02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邱向峰

这本清雅典丽的散文集,依旧沿袭车前子一贯的风格。车前子是诗人,从诗到散文天地,笔致虽经稀释消融,但诗的灵动之趣依然跳跃在散文的字里行间。他偏爱古典,耽溺书画,性灵率意中散发出流水般的独特韵味。也因此,他的散文有鲜明的车氏风味,疏朗淡远,坦然明澈,细腻而不造作,成熟而不世故。

车前子行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仿佛天生就和古人息息相通。他不是远离他的日常生活,而是于不经意的愁绪中,尽享思古念旧的快乐。朝花夕拾,可笑可爱的往事纷披,如碎落的花瓣沾染泥土的气息。婆娑的细碎声中,古典的飘逸与悠远的愁思尽情流淌,俯拾皆是。如他为箫作铭:“吟箫一如行笔,枯湿浓淡处,烟水风月。”(《砚铭》)他品吴兆基的琴音:“仿佛明清的田园诗人寄来尺牍,墨淡字疏,空白处是用情也。”(《有关古琴的闲言碎语》)他读《文徵明集》:“今夜读完,树影抚窗。如果有风,就是树影敲窗。”(《读行记》)这样的简洁风致,是水落石出,山空夜静;让人遐思,愈品愈醇。

写作是为了更好地抵达生活中那些让人讶异的事物,而不是远离它。文学理论家谢有顺说:“作家只有带着个人的记忆、心灵、敏感和梦想进入此时此地的生活,也许才能发现真正的时代精神:一种来自生活深处、结结实实、充满人性气息的时代精神。”车前子也注重对人类精神限度的洞察与追问,在隐隐的时代危机中拒绝逍遥,以寻求人类与存在之间新的和解契机。如他的短章《积墨》只有一句话:“一种积得欲壑难填,一种积得薄如蝉翼。”弦外之音,让人回味再三。他评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章大家:“1949年以来,中国文章大家只有一个——晚年的孙犁。汪曾祺就差这么一点,就这么一点点。木心也是如此。”想想,就散文的“格”而言,确乎如此。

车前子常不按常规出牌,跟随他的文字,本是漫随心游的“散步”,却总在不经意间邂逅乍起的“惊鸿”。他有意打破时空秩序,运用意象、梦境、意识流等手法。这是一种感官刺激,同时也带来阅读快感。本书开篇《眷属》这样结尾:“一个女人围炉吃鱼,画舫翠衾,吃着吃着,鱼突然变成《金刚经》,树枝的影子从窗外进来,说,深了。”在《平安帖》中写梦见叶小鸾:“像一件瓷器。身上绸衫,鲜绿的影子,朱砂之痕。仿佛釉上彩。来似青天落白雨,去时不卷衣间云。”文字跌宕腾挪,神游八极,俨然诗化的小说语言。

车前子不只是醉心于古典,也关注现实和人生,在挥洒他复杂微妙的心理体验感觉的同时,又不露声色地把人生的感悟呈现给读者,让你发出会心的微笑。他把自己放到日常世俗情景中,真正通持一种民间心思和情怀。既有诗歌创作经验作后盾,又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支撑。因此这种既精致灵动又怪异随性的气质,不是学来的,别人也学不去,只独属他一人。

胡竹峰曾言:“车前子是孤独的,这么多年,他在文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在我看来,这样的孤寂有份独特之美,因为他已“删去青年的冗繁,祛除少年的华丽,又绝不依傍于古人以新的面目出现,到化境了”。行笔至此,蓦然想起宋朝陈与义的诗:“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冰天雪地里,唯竹孤冷幽然地青翠着。越走越远有什么要紧呢?车前子早已约了风做朋友,在那个“风及其”的天地里安营扎寨,只会越走越稳当。

(《木瓜玩》,车前子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