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方鸿惟
对于季节何时交替,我总是弄不大明白。
照理说,位于皖南山区的小城,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应该是有明显界限的。但在我看来,季节的交替似乎不单单靠着历书上二十四节气的轮回,而是会稍稍地在节气之后的日子里,才能感受到四季的更迭。
立秋已经过去多日,酷热的夏季却热情得不愿意离开,料想中的凉爽清秋,便有点姗姗来迟的意味。好在近几日下了几场不大不小的雨,且不管是人工增雨还是老天自动降雨,总之,令人忍无可忍的燥热终于慢慢地退却了。
却依稀没有察觉到秋天来临的半点影子。
小时候学过一些诗句,什么“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什么“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什么“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感觉秋天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然眼前清晨睁开眼,房间里还是热浪滚滚,断然觉不到立秋的节气早已过去。
球友们已经相聚到球场,70后、80后、90后的都有,除了体力有差别之外,似乎不存在岁月留下的代沟。一局终了,满身臭汗,在球场边上,边补充水分边评论着本局的得失,赢球的没有兴高采烈,输球的也不会垂头丧气。倒是一阵秋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秋天是好,打球都不觉得那么热了!”
球友无意间的一句话,始才意识到秋天是真的来了。
回到家匆匆扒拉几口饭,洗了个澡,就带着儿子去上学。经过一个废弃的土堆旁,儿子眼尖,发现了什么东西。
“老爸快看,牵牛花!”
儿子的欢欣很有来头,这个所在,每年秋季,总会匍匐着开一些牵牛花。去年的教师节,儿子还煞有其事地采摘了一些,送给他的老师,却没想到,花还没送到老师手上,就枯萎了。心愿未了,然给了儿子一个发现美赏识美的机会,也给了我写一篇《牵牛花开》的感想。
土堆过去,是一座差不多干涸了的小小水塘。水塘里自由生长着不多的荷花,没有熬过酷暑和节气的双重摧残,荷叶的茎秆已经枯萎,泥泞中七零八落地飘散着几片残荷的叶子。亦有一朵迟迟盛开的荷花,孤零零地在水塘的边上守候着夏日的余韵。昨夜的雨,今晨已然不见,却将细微的雨粒集合在荷叶上,形成一颗颗雨珠留下依稀的记忆。不知道是雨珠本身的透亮还是荷叶的残香,在这片荷叶中央的一点绿中,雨珠显现出来的,竟然还是一片晶莹。
很想驻足细看,时间却不让我继续逗留。上学莫迟到,上班莫迟缓,人生会有许多的风景,却总没有足够的理由停下来。
带着一丝遗憾,打开了办公电脑。随机跳出的背景,悄然填满电脑桌面,也弥补了清晨的遗憾——波澜不惊的湖面上,一片片荷叶平躺着,一朵清白夹着粉红的荷花静谧地绽放着,点点幻化的秋雨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一行字,笔直地悬挂在画面的右上方。
秋天真的来了!
目光从电脑前游离至窗外,街面上的匆匆行人,少了许多遮阳伞的点缀,面容清晰了许多。骄阳不再似火,也跟着秋天的脚步柔和了起来。关上空调开窗,迎面而来的新鲜空气里也氤氲着夏末秋初的一丝清凉,仔细嗅闻,那其中还有些淡淡的香味哩:黄蜀葵妖艳地开放着,秋菊已经透出了清香。对了对了,还有那让人唇舌生津的橘子,不知道哪个路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撕开了第一个翠绿的橘子皮,“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那让人忍不住就想送进嘴里的黄瓣儿,可不就是耐人寻味的秋么?
有人说,秋天,是黄色的。并搬出古诗为证,“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可不是么,秋天不就是黄色的嘛!
天空渐渐高了,空气日益爽朗,想来那些备受暑浪煎熬的花啊草啊,也在酝酿着次年的重生吧。
还有那遥远的北疆,此刻一定是稻浪翻滚,麦粒腾飞。但是在这个小城,却几乎看不到这样壮观的场面,唯有田间地头,那金黄的苞谷从一绺绺黄须中探头探脑,透露出的才是秋季的味道呢。
天空离地面越来越远,云层没了,天色见蓝,似乎再来一场雨的想法变得有点不切实际和天真漫烂。
可是,我仍旧固执地期盼,今晚该再降一场不大不小的雨,管它是人工增雨呢还是天降秋雨,内心总觉得“留得残荷听雨声”,既是秋夜不眠时的一种寄托,也是在季节更替过程中会给人带来不少心灵悸动的情思呢!
于是在自己的QQ“说说”上,写下了一句“且将心事付秋风,留得残荷听雨声”后,开始了一天的流程,也开始了又一个季节到来的心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